针对不同课型选择教学模式例谈

2014-05-30 12:37尹红光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型情境探究

尹红光

课型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等,对课型进行划分、命名。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以小学语文新授课为例,按教学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课、综合性学习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每一种类型的课都有特定的结构。

课型不同,其结构不同,教学目标、内容也不同。据此,完成教学任务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手段、学习方式是不同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必然受课型制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映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

如初中历史课,由于社会巨变涉及到诸多重大历史现象和结论,决定了学生对这类课型认知活动的高复杂性——学生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实质,进行深刻、辩证的思考,因此不适合选择结构严格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头脑风暴”、深度卷入,而历史案例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视角,一般这类课型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化学、物理学科实验类课型则适合选择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便于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英语单词教学课型则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承担具体的任务,在情境中理解、内化、运用、巩固知识,适合选择情境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选择问题切入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思考问题并运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交际课型则适合选择情境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学会交际策略,积极主动的运用到生活中。

练习课型是对已经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充分發挥优势学生的作用,在互相交流中点燃思维的火花,便于学生举一反三,适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因此采用学生讲评或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复习课需要梳理并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脉络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发挥,同时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可以推波助澜,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一般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

综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充分考虑课型特征,根据课型类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评价要点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而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兼而有之的,不是孤立运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而不能不加思考地“照搬”和“套用”。

【案例】二年级语文课《我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分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起着突出单元训练重点的作用。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我”先乘着阳光到空气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要完全降服它,还需要人类付出艰苦的努力。课文即为大谜面,全文采用拟人手法,趣味性强。但学生处于低年级,知识储备有限,需要教师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链接资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梳理并形成知识体系,相机随文识字、理解词语。因此,教学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出发,借用实验演示、资料交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知识、学会学习、思考、有创意地表达。

基于以上分析,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飘浮”、“温和”、“暴躁”;了解水变化的方式、条件及利与弊;了解家乡防灾减灾的手段、措施;通过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实验演示等方式知道水的三种形态及变化条件;了解水的变化利与害,及减少危害的措施;通过对水的认识,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节水意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模式选择思路

本课采用的是综合教学模式,即整合了情境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和抛锚教学模式。这样安排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依据学习规律、年龄特点选择模式。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学生要通过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意义的理解、保持和应用,强调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有时我变成云飘浮在空中,有时我变成雨落下来,有时我又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时,“我”为什么会变?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变呢?这些问题学生都想知道,也是理解文本需要了解的问题。因此,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的介入可以有效打通理解的障碍,师生信息交互,适时讲解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同时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注意力有限,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保持思考状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因此,接受式学习和情境教学模式的选择是最有效的。

2.依据知识基础、文本特点选择模式。哪些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已经习得,需要教师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明确教学的方向;而且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灵活的调整。从文本角度看:文章每一段写作角度相对独立,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水的特点,多处用词准确精当,是十分有价值的品词析句切入点。如“雪花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雨点落下来”、“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遣词造句之功,汉语言的丰富有趣,因此可以采用情境法(用录像或图片)诱发思考和表达,对比中感受用词精当,提升遣词造句之功。

3.依据学习需求、内在逻辑选择模式。本课属于科普类文章,分别讲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雨雪雹),在地表的运动状态(散步、奔跑、跳舞)以及利与害、趋利避害的措施。这里面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学生会产生许多想探究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顺势而导,有效提高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提升。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级思维,通过自己做实验或其他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可以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比如,让学生解释“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什么办法?通过学生介绍,教师相机互补鲜为人知的高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祖国的欲望,因此这部分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是较科学的。

(三)教学操作程序

本课整合了情境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抛锚教学模式。因此,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文本内在逻辑,编排设计教学程序。

1.前置作业,准备学习。学生虽小,学习也不是零起点。对一些自然现象有过观察或了解,但可能是零散的,因此学习前,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自己动手做相关小实验、查找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这一环节有利于儿童在学习探究中带着疑问和经验学习,使问题更有针对性,思考更有价值,为抛锚富有实效做好准备。

2.激趣抛锚,扫清障碍。如何建构积极主动的学习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尽快投入思考状态,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联系体至关重要,最好的策略就是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导人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是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等都要注意三点:密切联系所学内容,时间控制在2"3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导入:热水在镜面形成水雾,看到了密码。在神秘的开场中,引发质疑,将抛锚环节落到实处。

相机检查生字,反馈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记程度,为理解文本扫清障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一( )水。

3.精读体验,整合探究。阅读教学一定要关注年龄段的特点,因文而异,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摒弃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引导探究发现,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验对比,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主体段的教学适合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引导探究方向,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内容引申和拓展,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适时介入,使知识的建构更科学,实现高效学习。

4.合作交流,拓展知识。课文结尾段是一个水利弊的介绍。教学中除了可以相机进行识记写字,对比拓展记忆字族:躁——澡操燥;画反义词,用反义词说话等逻辑表达训练,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实现对生活现象的链接,这种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抓住了年段特点,及时随文识字,夯实了基础,又拓宽了眼界、思考的维度。教师对鲜为人知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互补,明确目前人类尚无法避免一些自然灾害,激发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同时简介水资源现状,唤醒节水意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水乳交融。

5.总结综述,作业评价。梳理总结是檢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直接手段,其重心应该围绕学生收获、思考、启发。综合梳理、强化要点:

(1)梳理板书:云雨雪雹等现象属于水的三态互化。

(2)本文特点:拟人写法好处。

(3)人们治理自然灾害办法。

(4)水资源有限,树立节水意识。

作业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内学习成果的巩固和运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让有优势的儿童得到关注。因此,设计了普通型和提高型两个层面的作业备选。

实践活动设计:

(1)课外画一幅水的变化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图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2)有能力的同学查阅资料,剪贴或写成研究报告:自然界的水为什么总也不光。

猜你喜欢
课型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