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媛
摘要:本文以《追风筝的人》的文本为研究对象, 运用成长小说的基本要素,从成长的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仪式三个方面来分析《追风筝的人》,探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以展现主人公从背叛到救赎这一成长历程。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成长小说 背叛 救赎
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自2003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就高居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斩获各项新人奖。整部小说通过“风筝”这一贯穿文本始末的意象符号,讲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尔由于懦弱无法面对自己背叛兄弟哈桑的过错,选择逃避远走他乡,却人至中年而始终无法摆脱良心的谴责,最终鼓起勇气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风筝的意象解读,背叛与救赎主题分析,主人公身份认同主题等,但对这部作品中的成长主题的研究还很少。
成长小说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它译自德语“Bildungsroman”,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文学体裁。关于成长小说概念的界定以及特征等一系列問题,尽管中外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的来说,成长小说主要以叙述青少年成长过程为主题,描述了“年轻的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追风筝的人》属于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基本要素:成长的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仪式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一、成长的主人公
成长小说的叙述中必须包括主人公的成长。主人公往往是天赋异常却又敏感多情的青少年,由于压抑或是诱惑而离家出走,在设法寻求自身身份和生活意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磨难,最终摆脱了天真,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了自我的成长。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困惑——背叛——救赎这一心路历程,最终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成长小说的一个特征就是主人公与周围环境的疏离。他们总是与周围的人或环境格格不入,却总是试图融入其中。主人公阿米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由于母亲生他时死于难产,守护完整的父爱成为他童年时期唯一的精神支点。父亲高大、正直的形象使阿米尔视其为神:父亲曾“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过”,是人们眼中能让“魔鬼跪地求饶”的“飓风先生”。然而阿米尔天生羸弱的性格丝毫得不到父亲的关注,这使得阿米尔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和怀疑,童年的困惑始终围绕在对父爱的追寻上。和父亲对阿米尔的冷漠相比,父亲对哈桑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爱,从未忘记哈桑的生日,给他矫正兔唇,而哈桑的勇敢、诚实和忠诚都得到了父亲的赞赏和肯定。因此,阿米尔十分嫉恨父亲对哈桑的宠爱。除了独享父爱的嫉恨,现实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民族歧视的客观因素也是导致阿米尔背叛哈桑的一个原因。即便从小一起长大,但横在他们中间的种族歧视是阿米尔无法跨越的,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他并没有把哈桑当成真正的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没有。”压抑的情感,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加上潜意识里的等级观念和种族歧视迫使年仅12岁的阿米尔背叛了对他一直忠心不二的哈桑。为了赢得斗风筝比赛的最后胜利,阿米尔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多年后,凭借个人努力,阿米尔不仅实现了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赢得了爱情。然而童年的往事始终折磨着他的内心,使他良心难安,甚至能平静地接受自己婚后无子的现实,“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我的报应,也许这样是罪有应得。”在拉辛汗的说服和恳求下, 在了解事实真相后,阿米尔终于鼓起勇气, 踏上了洗刷自己罪行的救赎之路。深入战火纷飞的喀布尔,冒生命危险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以父亲的身份给予孩子以亲情,耐心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救赎的心路历程使阿米尔摒弃了亲情隔阂和种族歧视,完成了对哈桑的赎罪,成为父亲一直以来所期盼的真正的男人,也帮助自己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完成了自我的成长。
二、成长中的引路人
“在成长小说中, 成长的引路人是美国成长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构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在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拉辛汗和父亲分别扮演了他成长过程的积极引路人的角色。
拉辛汗是父亲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以及在阿富汗最好的挚友。在阿米尔的精神世界里,拉辛汗是唯一能够理解并关注他成长的人,他既是朋友、父亲,也是引路人。童年时期,父亲对聪慧过人但性格软弱的他视若无睹,常常冷漠地要求他“走开,现在就走开”。尽管阿米尔极具写作天赋,却丝毫得不到父亲的赞许,而拉辛汗是唯一支持和鼓励他写作的人,“我的门永远为你开着,亲爱的阿米尔。我愿意倾听你诉说的任何故事。”在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扮演着不离不弃的朋友角色。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具包容心的“父亲”。在阿米尔的生日宴会上,他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爱情经历,试图唤醒阿米尔内心的良知,能够鼓起勇气来面对自己曾犯下的过错。尽管阿米尔无法战胜内心的怯懦,他却从没放弃任何拯救他迷失的灵魂的机会,一直用一颗父亲般包容的心来对待阿米尔。12年以后,当拉辛汗揭开那个弥天大谎——哈桑竟然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内心一直伟岸的父亲却是“最坏的那种贼”。知道事实后,阿米尔感到震惊。好在拉辛汗为阿米尔指明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回到硝烟弥漫的阿富汗, 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以此来偿还他和父亲身上的罪孽。正是拉辛汗这个积极的引路人,阿米尔找到了自己弥补灵魂堕落的机会,摆脱了旧日沉重的罪恶感,找到了心灵的出口,完成了人生的成长。
阿米尔成长路上的另一个引路人就是他的父亲,但于阿米尔而言,这却是个充满矛盾的引路人。在童年阿米尔的眼中,父亲意味着高大勇敢,刚正不阿,充满正义感。在逃亡到巴基斯坦的路上,父亲冒着被俄罗斯士兵枪杀的危险保护一名年轻女子免于被辱。父亲一直希望阿米尔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勇敢的男人。可父亲对性格软弱的阿米尔始终抱有冷漠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父亲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领路人。当阿米尔从拉辛汗口中得知事实真相,一直让他钦佩的父亲形象瞬时垮塌。但拉辛汗告诉他父亲是个好人,“我喜欢他,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是个好人,甚至是一个伟大的人。”
三、成长的仪式
“对成长仪式的叙述成为美国成长小说一个独具特色的叙事形式,因此成长仪式也就成了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载体,主人公在这一仪式中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人生中的新阶段。”在现代成长小说中,常常通过某种象征性的仪式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在小说中,流血得以自我救赎就是主人公阿米尔实现心灵成长的仪式。血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死亡,既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活力消失、生命逝去的标志。在文学作品里,人们往往通过流血来洗清罪恶,达到灵魂上的净化。
为了打开父亲的心门,向父亲证明他的身体里依然流淌着有如父亲一般高贵的、勇敢者的血液,阿米尔必须赢得斗风筝的胜利。可当看到哈桑为了保护追到的风筝受到少年阿塞夫的强暴时,怯懦、胆小的阿米尔没能挺身相救,却选择了逃离,“假装没有看到从他双腿之间滴下的血滴”,背叛了忠心耿耿的小哈桑,从而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为了弥补自己良心上的不安,阿米尔让哈桑用石榴打他来惩罚自己,可善良的哈桑只是“又惊又痛,放声大哭”,却不还手。直到被砸得浑身血红的哈桑“捡起一个石榴,……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红色的石榴汁如鲜血一样从他脸上滴下来。”从那一天开始,哈桑为他所留下的鲜血就永远刻在阿米尔的心头,鞭挞着他的内心, 即便是逃到美国去也没有摆脱内心的自责与愧疚。26年后,得知真相后,阿米尔内心深处的道义感被唤醒,迈出了父亲终其一生都没有迈出的那一步,鼓起勇气只身一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喀布尔去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26年前,面对阿塞夫的不锈钢拳套,阿米尔选择了逃离和背弃;26年后,为了偿还哈桑替他所背负的一切痛苦,即便知道自己会体无完肤,依然选择了勇敢面对。当阿塞夫击中了阿米尔瘦弱的身躯时,他知道“我的鲜血温暖了他的拳套”,阿塞夫越是怒不可遏,阿米尔笑得越厉害。鲜血留下来的那一刻,阿米尔虽然是体无完肤,却“心病已愈”。鲜血宣泄了他内心埋藏多年的罪恶,肉体的折磨终于把他束缚已久的灵魂解脱了出来,他用鲜血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结语
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经历了年少时的困惑,少年的背叛和成年后的救赎这一心路历程。在此过程中,在拉辛汗和父亲的积极引导下,阿米尔最终从一个懦弱、无法面对自己人性缺点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勇敢面对自己的过错、身心得以解脱的真正男人。语
参考文献
[1]Marcus Mordecai.“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in WilliamCoyle[C]∥The Young Ma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InitiationTheme. NY: The Odyssey Press,1969.
[2]卡勒德.胡塞尼.李繼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