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彩
访谈,又称访问或采访,是调查者直接向被访者口头提问,当场记录其答案,并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以了解客观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調查方法。访谈时,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性强,灵活真实可靠,便于深入了解人或事件的多种因素结合内部原因。访谈法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主题活动都使用访谈法,因而也存在一些滥用或使用并不恰当的现象。
问题一:采访的问题没有针对性
一位老师指导的《探秘菊花脑》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小组研究研究菊花脑的价值,采访了本校家里种植菊花脑的老师。学生采访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问菊花脑含有什么样的营养呢?
2.请问菊花脑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3.多吃菊花脑对人有什么好处?
4.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菊花脑呢?
仔细看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要在百度中一搜索,就能轻易找到相关答案。在学生汇报采访前,学生也在汇报时说了“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知道菊花脑营养丰富,而且有很多药用价值。”这说明学生之前已经上网搜索过菊花脑的价值,而后面的采访实践也可以看出,被采访的老师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也与网上基本一致。那这样的采访还有什么必要?显然,学生设计这样的采访问题并没有针对性。
对策:根据研究内容制定个性采访提纲
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它的针对性很强,谈话的过程紧紧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展开。因而,在访谈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活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现象,而且通过查找资料并不能直接搜到到答案的采访的问题以及一些有个性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并根据研究问题及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获取独特的研究资料。
问题二:采访时不注意倾听
在《畅游大湖湿地》活动中,学生采访了在湖中养殖的人,只见学生们与养殖人坐在一艘船上,一个学生负责提问,养殖人则边划船边回答,学生按照事先拟订的采访提纲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养殖人是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其他学生则是漫不经心:有的用手拨弄湖水,有的在欣赏湖中美景……
在采访回答中,学生没有认真倾听,更没有及时地记录和适时地追问,只按照之前既定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采访,学生们有多大的收获呢?
对策:增加探究兴趣,注意倾听与记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足够的兴趣,才能乐于参与研究活动。因而,在采访前,指导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采访前,指导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采访过程的相关指导,如采访时要注意倾听,及时记录,适时互动等,这样既有利于研究活动的顺利、深入地进行,也是对被访者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问题三:采访过程生硬不自然
在《走进雷锋车》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部分同学去采访了雷锋车组的车手,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提前做了相关的各种准备,学生们对雷锋车组的车手进行了如下的采访:
生: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每天的工作有哪些?
李慧: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到检票口检票,还有,帮旅客倒水,电梯上来的时候,旅客行李多的帮行李运到检票口,到火车站接火车。
生:姐姐,请问你们每天去车站接几趟旅客?
李慧:一天是三班车。
生:姐姐,我想问一下,你在你的岗位上这么多年,你有什么感受吗?
李慧:就是一句话: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
生:谢谢!
这次采访,过程比较顺利,学生倾听、记录都很认真,但是仔细观察采访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采访机械而生硬,完全按照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机械提问,缺少有效地互动。这样的采访,学生除了原有的采访问题获得了答案外,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探究,从而也没有更多的收获。
对策:适时追问深入探究
在参访前,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采访技巧指导。可以让学生观看成功采访的视频,并就采访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一位记者采访欧阳夏丹“乡村医生让我感动”一段,在这个片段中,记者对欧阳夏丹的采访因为有过渡语,有对问题的进一步追问等,整个过程那么轻松、那么自然。学生通过讨论别人成功采访的秘诀原因,再联系自己平时的采访活动,因为缺少过渡语而显得那么单调生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罗列,没有丝毫活力与生成。让学生明白采访时,要注意认真倾听被访者的回答,抓住回答中自己还不太明白或者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对被采访者进一步追问,以取得更多的采访信息。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他们会重新审视平时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发现存在于他们身边的问题。采访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获得信息,并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