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建
摘要
从清塘、种草投螺、施肥、蟹种投放、水质管理、饲养管理和合理混养等方面对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河蟹;池塘;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729-02
AbstractThe ecological aquaculture techniques for Eriocheir sinensis were discussed from clear pond, grass, fertilization, crab for launching, water management, raising management and reasonable polyculture.
Key words Eriocheir sinensis; Pond; Ecological aquaculture
黄河故道是1855年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后在曹县南部留下的长63 km的废旧河道,流经曹县9个乡镇,其流域面积4.02万hm2,其中可用于渔业开发面积0.83万hm2,是曹县独有的渔业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故道水产资源,带动库区群众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笔者于2013年在宏邦生态农业公司开展了河蟹的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条件
1.1.1
养殖环境。
黄河故道位于曹县南部,交通便利,养殖区远离工厂、医院和村庄,周围10 km内无污染源,始终保持着天然、原生态状态。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体开阔,水质清新,浮游生物、水草、底栖生物丰富,非常适合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1.1.2
池塘条件。
该试验池塘位于菏泽宏邦生态农业公司标准鱼塘养殖区。养殖面积1.07 hm2,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为3∶2,坡比1∶2.5,堤埂坚实。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底保留10 cm厚的淤泥。池塘四周内侧建有双层聚乙烯薄膜和竹竿组成的防逃墙(4个拐角要圆滑),进排水口用钢丝网绑牢。池内可留几个浅滩,便于河蟹栖息、蜕壳等。水源来自黄河故道,pH 8.1,透明度40 cm,水深超过1.5 m。配置2台额定功率为3 kW的叶轮式增氧机。
1.2放养前的准备
1.2.1
池塘清整与消毒。每年冬季,将池水抽干,清整池塘。挖去过多淤泥,將池埂、浅滩上的洞穴堵牢,冰冻曝晒池底1个月左右。在种植水草前,用生石灰1 150 kg/hm2左右进行干法清塘,既杀死了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又改良了水质,使水呈弱碱性,还能够增加钙质,加快河蟹蜕壳与生长。
1.2.2
栽植水生植物和培育饵料动物。俗话说:
“要想养好一池蟹,先要种好一池草”。水生植物对河蟹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既能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便于河蟹栖息、隐蔽和蜕壳,又能净化水质。清塘20 d后,水温5 ℃以上时,注水30 cm,栽植伊乐藻,当水温在11 ℃以上时,加栽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等,覆盖率达到50%~60%[1]。水草覆盖率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河蟹自由穿行。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螺蛳还能摄取底质中的残饵、有机碎屑,净化水质。一般每公顷投放4 500 kg,在4月初投放,使其持续繁殖,及时为河蟹提供适口鲜活饵料。
1.2.3
施肥。根据池水肥瘦,投施发酵好的腐熟粪肥4 500 kg/hm2,此后根据水草生长情况追施氮、磷肥,促进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
1.3蟹种投放
蟹种来源于东营黄河口河蟹繁育基地的1龄扣蟹,要求肢体完整,体质强壮,无病无伤,健康活泼。投放规格为120只/kg,放养密度为9 000只/hm2,投放时间在2月底~3月初。为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可混养青虾、鲢鳙鱼等。在投放前,所有的苗种都要用3%~4%NaCl溶液药浴5~15 min,能有效杀死外来致病菌,预防损伤引起的水霉等疾病。具体投放情况见表1。
1.4饲养管理
1.4.1
饲料投喂。河蟹是杂食性甲壳动物,食谱较广,尤喜食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有豆粕、玉米、小麦、蔬菜、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小虾、螺蚌、蚕蛹、水蚯蚓等,最好使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原则为“两头精中间粗”。在开食的3~5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以植物性饵料为辅;6~8月,水草丰富,螺蛳繁殖快,河蟹食量大,以植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并补投1次螺蛳2 250 kg/hm2;上市前2个月,为加快河蟹育肥,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2]。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占河蟹总重的3%~5%。因为河蟹喜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摄食,所以每天早晚投喂2次,以晚上为主(占70%)。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并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投喂,以2 h内吃完为宜。
1.4.2
水质管理。总体上要保持水质“清、活、嫩、爽”。溶解氧5 mg/L,水质清新,不能过肥,透明度40 cm以上。经常换水和加注新水,5~6月每7~10 d换水1次,7~9月每3~5 d换水1次,换水量为水体的20%左右,以增加溶氧,减少氨氮。每月泼洒1次生石灰,施用量为150 kg/hm2,使pH保持在7.5~8.5。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以改良水质和底质[3]。按照“六开、两不开”的原则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溶解氧在5 mg/L以上。
1.4.3
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河蟹的摄食情况、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防逃设施稳固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尤其大风大雨天气,更要注意防逃,及时修补防逃设施和堵塞堤埂漏洞。注意水蛇、青蛙等敌害生物侵入池塘。当水草过于繁茂影响河蟹活动时,要及时进行捞取和刈割。尤其蜕壳期间,要绝对保证周围环境安静。
1.4.4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每月施用生石灰、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底质;定期使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每月投喂1次药饵(中草药、免疫制剂等),提高河蟹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巡塘时若发现病蟹,应及时捞出,弄清病因,及时治疗。
1.5捕捞
7月开始起捕青虾,捕大留小,10月开始起捕河蟹和鱼类,以达到均衡上市。主要捕捞方法有地笼张捕、夜间灯光诱捕等。
3讨论
(1)为充分利用水体和合理利用饵料资源,发挥养殖品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养蟹同时可轮养青虾(充分利用春季,竞食能力弱于河蟹,还是河蟹的活饵),套养少量鲢鳙鱼(降低水体肥度)、少量鳜鱼(清除野杂鱼),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2)要重视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可分解利用水体中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氨氮等,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还可以调节河蟹消化道中微生态平衡,提高河蟹免疫力。微生态制剂、生石灰和药物不能同时施用,要间隔3~5 d,以防止由于桔抗左右降低施用效果。
(3)在水草尚未繁茂前,为防止河蟹破坏水草生长,充分培育青虾,可用网片将河蟹隔离在已长满伊乐藻的暂养区中强化培育,等水草和螺蛳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拆除。
参考文献
[1]
王武,王成辉,马旭洲.河蟹生态养殖[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29-236.
[2] 芮金兵.蟹池套养小龙虾关键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4(1):31-32.
[3] 唐玉华,毛国庆.河蟹与沙塘鳢同池混养技术试验[J].齐鲁渔业,2014(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