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莹 李风雷
摘要:促进就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发展导向。文章从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促进就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发展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能更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有效地对高职生开展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对高职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积极应对未来就业及发展形势的挑战,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是社会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新标准。
一、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专门针对学生就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不管广义还是狭义,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之间的招生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激烈的招生竞争与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的学习为重点,以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为载体,突出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真正让高职学生具备创业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学生能招进来,毕业后能走得出去,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教育是高职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的在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追求个性自我,缺乏与人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方面,考试的失败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沉,另一方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他们渴望成功、充满激情。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学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生存、如何发挥潜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高职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帷幕。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高校纷纷行动,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培训、创业咨询,提供创业平台、创业场所、创业资金等措施,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投资建设了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19个店铺,无偿为大学生创办公司提供场所。但各地成效不一,归纳起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宣传,轻落实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创业指导课,举办了创业讲座或者报告会,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但这种感性化、情绪化的教育模式,能产生的刺激效应终归较为短暂,这种形式的教育缺乏持续性,效果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二)重竞赛,轻教育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及高校层面,每年都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竞赛。学校与学生对这类赛事都充满热情、乐此不疲。但创业教育是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次竞赛就能一蹴而就的。有的高校或学生甚至附上功利色彩,将创业竞赛演变成了新的应试教育,导致参赛和教育两张皮,与竞赛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重投入,轻培养
为减少学生创业阻力,有的高校热衷为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午餐,想方设法给平台、给项目、给资金,帮助学生开公司。然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立身之本是人文、知识和技术教育,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做好创业准备。
(四)重课程,轻衔接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从课程改革入手,探索并开设了创业指导课、创业必修课、创业实践课等课程,但这类教学改革总体上仍然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课程内容有待与时俱进,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不是很好,课堂创业教学与校园创业文化培养之间多有脱节,创业教育缺乏体系,片段化、随意性较大。
三、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就业及创业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开展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高度重视素质培养,形成个性发展的教育氛围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职生志存高远、吃苦耐劳、勤奋严谨、拼搏奉献的创业素质。同时,改善校园管理,积极培育开放包容、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宽容的校园文化,营造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保护和提升学生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二)系统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課程结构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要将课程体系的建立从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转变到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毕业后的劳动需要为主。系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增加创办及管理小微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将创业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
(三)加快改进创业实践,打造广阔多维的成长平台
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技能。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例如,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在小企业勤工助学;建立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突出激励措施,允许学生校内经商;推行弹性学制,鼓励自主创业等,以此为载体组织和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磨砺创业意识,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创业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助推器。让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岗位实习、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成立创业实践小组,开展市场调查、商业实践和管理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谋生的真本领,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使学生增强市场意识、提高沟通合作能力、获得企业管理体验,为成为创业者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四)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提高创业教育的工作实效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示范、导向与凝聚,扬弃与创造,约束与熏陶,平衡与协调等方面的功能”,营造有利于提升创业素质的校园文化。要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开拓进取、容许失败、团结协作、好学善思、敢于逐梦的创业文化。结合各种活动和校园环境的优化,如布置鼓励创业立志的名言警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风采照等方式,营造一种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毕业生。要通过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校友举办专题讲座,从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和经验中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启发,不断积累创新意识和创业经验。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竞赛活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业的团队精神,营造勇于开拓、敢于竞争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创业教育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小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成
人教育,2012,(5).
[2] 叶鉴铭,张赵根,陈加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
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2,(34).
[3] 白雪,吴静琪.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2009,(10).
[4] 樊铮钰.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理工
高教研究,2009,(3).
[5] 杨敏.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