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式理论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2014-05-30 10:48胡信华
职业时空 2014年6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能力培养

胡信华

摘要:翻译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翻译教学可以分为能力形成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和能力运用阶段三个层级,在翻译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图式理论;教学层级;能力培养

一、认知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词汇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意为“形象、外观”。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将其引入到哲学领域,他认为:“新的要领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1]。图式的本质在于根据人们头脑中已有的知性范畴去综合、整理复杂的经验表象,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Erederick Bartlett首次将“图式”概念应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他认为:图式是“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这种组织必然对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机体反应产生影响”[2]。这也就是说,人脑在遇到新信息时,只有把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才能理解。Bartlett还认为新信息的接收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人脑把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相联系的过程。

到了70年代,心理学家Minsky根据前人成果提出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Schank 和Abelson提出了“腳本理论”(Script Theory),使得“图式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人脑对新信息的接收会出现同化和顺应两种情况,认知是一个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现代图式理论吸收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部分观点,运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发展而来,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Rumelhart(1980,转引自孙广平)认为:图示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以及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促进知识应用的理论。[3]图式,简单地说,就是储存于大脑中以往的知识经验,它影响着我们对后续外界刺激的理解和反应。

现代图式理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图式的概念、功能和发生机制。根据图式理论,人脑对新信息的接收其实是一个从解码到编码的过程。人脑对出现的新信息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利用人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分析,如果与已有图式相吻合,则可以理解新信息,如果与已有图式不能吻合,则建立新的图式结构,或以近似结构来弥补。

现代图式理论已被广泛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中,本文将这一理论运用到翻译能力的培养上,期望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与翻译能力培养阶段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教学模式。

二、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学生的翻译能力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后天的学习与积累,是一个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认知观,翻译能力的发展是译者知识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已有的语言、文化、翻译认知结构与新吸收的语言、文化、翻译认知结构不断同化和顺应。

在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译者通常以单词或小句为翻译单位,不会在充分的语境线索中提取信息,遇到难点时求助字典的对应意义采取逐字对译。在翻译转换过程中,他们往往采取自下而上的认知模式对文本进行加工和处理,首先关注的是微观层面的词汇、短语。而由于缺乏对段落甚至是语篇的整体把握,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以及语篇衔接和连贯方面的问题。

在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译者会把句子作为翻译单位,在遇到复杂结构时,能够根据语境体会词义微妙的差别并选择最佳表达方式。在翻译转换过程中,他们更多地采用自上而下的认知作用模式,在整体把握语段或语篇宏观意义的前提下,关注微观层面语言局部的加工,如选词、炼字、润色和修饰等具体环节的处理。因而在语篇的把握上,更加精确和一气呵成。

翻译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只有“初级”和“高级”这两个节点,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是一个连续性、动态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取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三、认知图式理论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1.图式的种类与翻译

根据图式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一般将图式分为三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是指人们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对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等的了解和运用。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语言层面上,英语和汉语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英语具有“空间型”构造,通常以限定词为焦点透视句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因而句式的复杂化只能通过扩充句内各成分、前后呼应、递相叠加来实现。而汉语则按事理的逻辑顺序横向铺排,意和、流动、气韵三位一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单纯追求形似就难免破坏各自符号系统的神韵,得不偿失。

内容图式也称主题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包括相关的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相关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翻译材料中,有些词项看上去非常简单,但他们在不同的主题下却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如果不熟悉文章的内容范畴,就不能调动先存于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从而无法准确理解原文内涵而造成误译。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具体说,就是对文体的格式安排、结构排列等的熟悉程度,它是宏观把握文章脉络的关键。不同的实用文体在文章的体裁、结构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对文章体裁的了解与熟悉有助于对文章全局的理解和把握。

在翻译过程中,储存于头脑中的图式越丰富,就越能够调动它们帮助理解新的信息,促进翻译能力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熟悉这些图式,并帮助他们积极灵活地运用。

2.图式理论下的“层级式”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翻译能力的发展呈现动态性,是一个在新旧两种图式中不断同化、顺应的动态发展过程。翻译能力发展中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不是两个极端,不是相互排斥、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具有关联性、渐进的倾向性过程。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其培养模式的“层级性”,翻译教学可按照能力形成阶段、能力提高阶段和能力运用阶段三个层级,有侧重点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能力“层级式”培养模式图

(1)能力形成阶段。这是翻译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相关的语言学知识以及对比语言学内容。语言学知识涉及语义学、语篇学和语用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对比语言学知识则包括英汉语在句法、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方面的差异。对应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有利于语言意识的培养,避免母语的干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差异性敏感程度。具体做法可让学生进行平行文本对照性阅读,让他们通过对比,体验和感悟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规则的差异性。学生通过大量深入细致地分析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相同和相异之处,自主找到转化的策略,从而获得英汉语对比的差异意识和转换的翻译意识。

(2)能力提升阶段。这个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即源语到译入语的文化转换。我们知道,翻译文本总是生成于一定的文化系统之中。“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4]因此,在这一阶段应通过典型翻译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转换过程中的文化調适策略,如归化、异化等翻译途径。同时,由于现代翻译市场中的任务都是对各类实用文体的翻译,所以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对各类领域的知识和背景都有所了解和涉及,帮助学生成为“杂家”,这样他们才能运用百科知识、主题知识和翻译知识综合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3)能力运用阶段。这是翻译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把教学重心放在帮助学生搭建新的形式图式,宏观把握文章的体裁和结构,有效促进其翻译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在教学内容层面,打破传统的从词汇、句法和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翻译讲解的套路,要按照实用文体的分类进行组织编排,体现市场导向性。由于文体功能的不同,其在篇章布局、衔接与连贯、选词组句方面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文体特点,“自上而下”地利用高层次的图式对新的信息进行判断、预测和选择。具体表现为寻找语境连贯线索,以寻求文本内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段落或更大的文本语境,以及调用各种相关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方法层面,以真实的翻译项目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反思日志、引导启发和比较翻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通过完成一定的翻译任务,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从而真正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

四、结 语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人脑对于新信息的接收是通过原先储存于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进行识别和选择,再将其放入一个有意义的结构中,从而获得对新信息的理解。根据这一理论,翻译教学可以遵循从语言转化阶段到文化转换阶段再到文体转换阶段的三层级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三个阶段并不是泾渭分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者共同促进翻译能力的发展。(注:本文获得第十五届全国科技翻译大会论文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德]康德.纯理批评[M].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2:89-94.

[2] Bartlett E.Remember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122.

[3] 孙广平.认知图式理论关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9,(5):173-176.

[4] 刘宓武.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99:72.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能力培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