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雪林作家批评的唯美色彩

2014-05-30 02:21方秀娜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苏雪林灵性冰心

方秀娜

苏雪林作为中国二三十年代闺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和西方文学的博大,呈现出古典和现代兼具的特点,内容清新脱俗,笔触自然灵性,情感至真至诚,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她对生命、对真诚、善良、人性爱的关照,也集中地体现在她的作家批评当中。她在进行作家批评时,着重从真、善、爱的角度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将这种唯美的元素相辅相生地演绎在批评文章中。

1.逐美而生,坚持对美的追求

1.1生性之美的强大张力

苏雪林出生在安徽太平县一个叫岭下的乡村。清朝末年的岭下村,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优美的田园风光,隽秀的青山绿水,质朴多情的徽州土壤,极具灵性的大自然,这所有一切美的事物时刻熏陶着苏雪林,使得幼年时的苏雪林就对雄奇壮美的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并对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条河流都富有灵气。这份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不仅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还表现为对动物的喜爱。在苏雪林眼中,植物和动物都具有自然的灵性之美。这种对美的崇拜,根植于苏雪林的内心深处,如影随形,永远挥之不去。

1.2艺术之美的深刻领悟

苏雪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源于幼年时期的接触。11岁时,苏雪林便先后读过唐诗三百首,在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乐府、七言古风的接触中,苏雪林被蕴含在诗句中意境和意蕴深深打动。后来,父亲又教苏雪林学习了《四书》和《古诗源》。苏雪林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在其笔下,“经红的芙蓉、啼露的幽兰、银白色的月光、桃色的云,无不含有生命之“春”的诗意。萧萧浙浙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3就连光秃秃的梧桐树也展现出了诗的意蕴。这使我们不禁联想到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其《夜云》诗云:“梧桐真不甘衰榭,数叶迎风尚有声。” 从这里,我们便会看出,苏雪林在落叶的秃梧桐、萧瑟的风雨中捕捉到了与张未的文中同样的 “诗意”灵感。这份诗意因“不甘衰榭”的秃梧桐和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更生长。而这份“诗意”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作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修养和对生命力量的深切体验。

1.3真挚之美的切实体验

苏雪林出生的时代是新旧交替、咸与维新的变革年代,她的家庭是由农民变为官吏的封建家庭。灵山秀水环抱的皖南岭下、厚重典雅的徽州文化以及汹涌澎湃的“五四”新思潮,塑造了苏雪林率真、执著的独特性格。这些独特性格支撑她在艰辛曲折的求学之路上、在艰难枯燥的学术研究上、在漫长独特的屈赋研究中将执着的力量之美、意志之美、崇高之美进行了真实的诠释。苏雪林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棘心》中女主人公醒秋可谓是苏雪林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的人物。杜醒秋是一个极度理性的女性,同样也是一个极富美感的人物,她精通文学、绘画、雕刻、建筑,并能从中领悟其美感。然而,在她看来,在所有的这些“美”中,唯有德行之美才是至高无上的。

2.唯美的批评实践

2.1以崇尚自然之美关照作家作品

苏雪林崇尚清新隽永,其文笔超凡脱俗,清新雅致;技巧灵性柔润,游刃有余;辞藻富丽优美,朗朗上口;想象大气滂沱,虚实相生;情感含蓄内敛,生动真切,无不充分彰显出苏雪林对自然的崇尚、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以及将个人情怀与山水相连的清澈童心。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活动之中,也是随处可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总是能够把这种源于自然的美把握的恰到好处,并且信手拈来地在自己得批评文章当中表现出来,把批评文章写成了细膩、优美、赋予灵性的散文。

在她评论冰心小诗的文章《冰心女士的小诗》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冰心小诗“澄澈”的特点。此外还有,在《凌叔华的〈花之寺〉与〈女人〉》一文中,她将凌淑华作品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做了形象的比喻。作者仅用寥寥数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使人读了之后仿佛感受到参透在其中的敏锐的观察与饱满的诗意,既能获得思想的触动,又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2.2充满艺术之美的批评创作

苏雪林否认批评仅为一家杜撰,她坚持批评应该尊重大众,使批评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和见解具有普遍意义。为了能在普遍的批评中找寻自己的一席之地,苏雪林总是能够从个人独特对美的把握和理解的眼光审视作家作品,并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批评语言发掘出批评对象的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同时,也给新作家以鼓励。苏雪林不仅善于在批评实践中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而且在批评文章结构方面都非常注重美。在批评文章结构的安排上,她善于使用比喻、铺排等修辞手法,使批评文章达到“绮密瑰妍、富丽肢润”的效果。使读者读之既获智的启迪,又得美的享受。这种评论,既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一次重新创造,也是对其艺术之美的再次升华。

2.3对真挚之美的特殊关爱

苏雪林所处的“五四”思想变革时期,求“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第一要务,再加之她对文学功用、意义的标准和要求,使得对真、善、美有着执着追求的苏雪林,对表现丑恶、颓废、堕落的文学作品坚决不能容忍。她称那些作家为“缺少责任心的自私自利者”。而就在这些在苏雪林看来热衷于表现丑恶、颓废、堕落作家几乎占领了整个文坛的时候,苏雪林意外地发现了一股不同凡响的清澈与纯净,那便是冰心所表现的对“美”、“善”、“爱”的推崇和对美好事物的崇尚,与苏雪林的文学主张悄然合拍,便使得苏雪林对冰心的尤为偏爱。

苏雪林作家批评中表现出来的唯美色彩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含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古典文学的钟情、更有对生命的崇拜、对真善推崇、对童真的关爱,这种美来源于她所生长的灵山秀水的皖南热土、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美学、源于她生性中对人性的体验。这种唯美色彩一方面使她的作家批评更具灵性和真情,而且使她的批评文章也像优美的散文一样,充满美感,更具可读性。

参考文献:

[1]苏雪林.苏雪林文集(一至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2]苏雪林.浮生十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项目信息:该文章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项目《论苏雪林作家批评的多重色彩》(项目编号:QY201204)成果。

猜你喜欢
苏雪林灵性冰心
苏雪林:爱或不爱都是错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苏雪林:维系婚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寄小读者》
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