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学作品教学的复杂性

2014-05-30 01:14张雅玲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张雅玲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依据《标准》进行教学中,我认为初中文学作品教学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

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经常要用三四节课才行。

例如,《孔乙己》的教学,不说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单是小说中所涉及到的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学生必须要耗费一定时间,才能初步了解。没有这些了解又会影响对人物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把握。这就给文学作品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二、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生成的丰富性

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的课堂教学生成也是丰富多彩的,充分利用好这一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不是那么容易。

教学《父母的心》时,让学生读了开头后,猜测一下这对父母会把哪个孩子送人,学生们做了各种猜测。这时我把原本设计理清情节的环节做了调整,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猜测和文中父母的选择做了对比,发现这对父母的做法和他们猜测的不一样,学生们展开讨论,最后明白:在这对父母心中,再富裕的去处也不是“家”,他们先送大儿子,也许正是因为他比弟弟妹妹更能照顾自己,他们也更放心些。就这也舍不得,之后一次次去换,最终又都把孩子要了回来。从始至终这对父母没有提送吃奶的孩子,为什么呢?学生恍然大悟:多么深沉的父母之心呀!

这次课堂教学生成资源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作品的主旨,也领悟了作者高明的构思。但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我们经常难以把握,课后才会意识到。

三、文学作品对学生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文学作品尤其如此。教学中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时,学生们张口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 阅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学生对鲁达三拳打死郑屠感到无比痛快。我意识到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领会人物体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教育他们,我们依然提倡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勇敢的斗争,甚至流血牺牲。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既要明辨是非,还要学会保护自己,见义“巧”为,而不是简单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多的是要学习英雄们的精神与品质。

四、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文学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表现手法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手法的出色运用,不仅充分表现了主题,也使语言表达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还要学习多样的表现手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理解这些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在写作中熟练地运用不容易做到。另外,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样需要学生慢慢掌握。

五、学生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

“課程基本理念”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文学作品以内容的丰富性、主题的深刻性,学生的解读更体现出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要注意这种解读只能是“哈姆雷特”。

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读出心目中独特的“哈姆雷特”,又只能读出“哈姆雷特”,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适当地放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品独特的魅力,感受作品形象再创造的魅力。

六、文学作品的教学,散文、小说所占比例较大,诗歌、戏剧相对较少,诗歌多是古诗

古诗的教学主要是诵读,鉴赏时最重要的是“知人论诗”。要想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例如,教学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只要让学生了解李白写作时的经历、思想、背景,诗歌的内容、主旨的理解就迎刃而解,对诗歌表达的豪情逸兴与郁闷不平就会有深刻体会。

七、小说篇幅长、内容丰富,教学费时,可以依据三要素把握文章

比较而言,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常会感到困难。线索难以理清,结构难以把握,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主旨。语言风格多样又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由于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性,给文学作品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要重视学生的读。小说篇幅长,教学中我们怕上不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实际上,学生对作品内容还很陌生的时候,老师讲解再多效果也不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精读等多种方法阅读课文,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才不会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第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选择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设计一两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才会有效。

第三,注重品味文学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反复品味,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当然,只有这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为文学作品的教学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