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4-05-30 00:13燕永奇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责任意识对策分析

燕永奇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因此应积极关注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树立与加强。先对责任意识做了界定,然后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对策分析;道德;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180-02

一、责任意识的界定与诠释

《現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责任”的:“(1)分内应做的事;(2)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意识是存在于个人世界观之中,作为其中一部分而存在的。一个人拥有责任意识,代表着他的一切活动、行为都是趋向理性的,都是为他所进行的活动负责的。黑格尔认为:“行为只有作为意志的过错才能归责于我……我仅仅以摆在我面前的定在为我所认知者为限,我才负真实的责任。”[1]黑格尔的“责任论”是片面性的。因此马克思指出“这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本身的谬论。”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支持的。人,只要存在着就要对外在负有责任。若用黑格尔所说的“欧狄普斯不知道他所杀死的是他的父亲,那就不能对他以杀父罪提起控诉”来指导人的意识与行动,用这种责任意识观来教育影响青少年,那么便会犯很严重的错误。

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则是正确的。他人与我共同构成社会,我的存在是以外在的存在为前提,但我仅是外在的“这一个”,外在不以我的存在与否而存在。

而黑格尔所说“如果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后果危害不大,这对犯人是有利的。正如善的行为不会有什么后果或者后果很小那只好算了。如果犯罪使其后果得到比较完全的发展就得对这些后果负责”是需要批判的。这完全是与我国传统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观相背离的。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一)自我责任意识较差

自我意识对个体思想以及行为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并且是形成责任意识的重要前提,因此当代大学生首先应重视自我意识,重视在自我意识框架下产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只有先形成较强的自我责任意识,进而才能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1]。

而当代的大学生,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家庭富裕与否,在家里大都是作为中心而存在。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因此,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主要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

从学习角度来看。到了大学,从高中严格的应试教育突然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使得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没有老师的指导,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曾经有调查显示:58%的大学生认为刻苦学习纯属个人自由。而得到了这种自由的大学生更容易旷课、迟到,更可能自制力低下,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

从对自己的个人规划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很少有对自己的未来有较清晰的认识。大都是刚到大学没有目标方向,快毕业了仍不知道出路在何方,只是随波逐流。这就体现了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没有规划人生的意识,也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大学时光在散漫中度过,而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关注方面。大学生也是对自己身体关注度较少的群体之一。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缺乏合理的作息饮食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年轻的时候不练就好的体魄,是对自己的身体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而由于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令人满意。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作为一个亲属团体的家庭,其成员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相互之间或者是有婚姻关系或者有血缘关系。而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中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面也要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承担家庭责任。

孝敬父母——对家庭最基本的责任。孝敬父母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能经常和父母联系,这是在大学时期孝敬父母的主要表现。但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能和父母通话频率保持在一周2~3次的占15%,一周一次的占30%。2~3周一次的占34%。这就说明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较低。很多大学生只在自己需要时才与父母联系,而在平时很少给家人以必要的关心和问候。

对家庭负责,还体现在对自己学业负责上。到大学学习,其目的便是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加知识积累,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找到自己适合扮演的角色。而学业的优异与否便是评价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是“60分万岁”。对于学习的漠然会使得自己在毕业时仅仅获得大学毕业证而已,而自身能力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因此,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这样很有可能仍对家庭产生很大依赖,形成“啃老一族”。而在大学中,这种危机意识的缺乏便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存在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在现实中是比比皆是的。

(三)生态责任意识缺失

现今生态环境状况愈来愈坏。虽然政府在这方面已经高度关注并有所举措,但是人们的生态责任意识却尚有待提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应该是最容易提高,也是最需要先提高的人群。

但是,现实是大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很低。从大学生活中来说。对于在自习室中吃东西的同学,他们很少会把吃完的包装袋自己扔到垃圾箱中,而是直接放到桌子上,等清理人员来打扫。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几乎没有任何顾忌,仍然是能用便用。一般来说,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对于生态现状应该比普通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行动上也更能做到对环境的保护。但事实是大学生和普通人一样,很少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便可以看出。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归因分析

(一)教育因素的影响

伦敦大学已故专家科学家、哲学家约瑟·劳韦里斯在1978年曾经这样论及德育:“德育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教育上第一号战略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作为道德本位下的责任,便可以从德育中得到实现。

1.学校教育的原因

学校教育中传统的责任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德育要求。过分强调传统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新的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并没有任何改进。教育方法上基本采取纯粹的填鸭式教育。非常重要的是,学校忽视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各种建议,使得学生对于这方面课程产生很深的抵触情绪。这都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另一方面讲,我国的大学教育中过于重视德育中的政治色彩,这就更使得德育教育掺杂更多因素而难以更好地展开。因此,学校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发挥的作用。

2.家庭教育的原因

其实,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极大影响。而如今,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也可能是受自身家庭结构的影响,他们从小就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在父母亲的溺爱中。本应怀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可是因为父母这方面教育不到位再加上过分宠爱使得这些独生子女缺乏感恩意识,甚至很少关注他人的感受。此外,独生子女自身的优越性使他们更多关注自我,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仅仅考虑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

(二)大学生自我定位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会对自身有一种社会定位。马克思曾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的动物。”涂尔干曾有这样的观点:“我们身心之中最好的部分,我们活动之中最高的形式都从社会而来。”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人认识的不足,自我行为不能满足其自身所承担的经济与政治目标,使自我约束、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等背离社会对其所做的规定性。这自然会呈现出无责任意识或责任意识淡薄。

四、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原则

首先要遵从主体性原则。遵循主体性原则就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将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承担责任中提高自身责任观念。

其次要遵循实践性原则。责任意识的产生源于人们的分工劳动。对于从实践中的得来的责任意识观念更应该通过具体事件的实践来进行增强。同样,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应具可行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其学以致用,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二)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1.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接受大学教育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增加责任意识教育成分是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大学应该营造多彩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应该提倡崇尚负责的精神,逐渐树立奉行负责的良好风尚。从而促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使道德建设不断进步、升华,从而影响并促进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高。

其次对于德育课程的设置,应该进行优化处理。对于以前刻板的、灌输式的教育的模式,应该注意改变。对于认知性德育课程来说,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该在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分析解释责任观的基础上,使其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对于外部责任,应该使其转化为内在责任,以这种方式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当然,这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机会,这也是责任意识教育应该给予重视的。对于正确责任观,它的形成是在群体共同活动中的,是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的共同结果。

此外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还需要排除认识主义的影响,对于单纯灌输责任规范的内容及意义的传统教学方式,应该摆脱掉。对于教育环境,应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融入责任意识教育之中。

2.营造高校与家庭、高校与社会共同协作的教育沟通体系

责任意识教育不仅仅应该从学校层面进行,它也应该出现在家庭之中,也应该在社会层面进行。更重要的是这三者应该相互合作,共同促成责任意识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开展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例如,经常参观一些革命圣地、紀念馆、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活动中心,使学生有机会参观甚至管理,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他们全面发展,这样就会形成一股合力,使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高校还需要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具体便是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并构建定期反馈的渠道,形成主动合作沟通的双边关系,以促进学生身心尤其是各种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后,一般来说,学生与家庭成员的距离会增加,联系变少,自然而然会产生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这在上文中也提到。例如当前的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态追求享受,讲究潮流化,注重所谓的品位与艺术化。然而,他们花的钱并非自己劳动所得,所有这些消费基本都要由家长买单的。或许,高校和家长应在这方面加强沟通,制订计划,帮助大学生理财并且达到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的目的。进而让大学生学习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开销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慢慢体味父母工作的不易。因此,通过密切高校与家庭的联系,对于双方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和及时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也会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81-1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

[4]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203-216.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责任意识对策分析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