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014-05-30 00:13:38李聪李阳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行孝孝经教育

李聪 李阳

摘 要: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孝经》被误读错解,很多人错误地认识《孝经》。其实,《孝经》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在于教育。在今天,《孝经》的理念和思想,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孝经;行孝;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161-02

《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许多大家,甚至帝王都为《孝经》做注解,极大推动了《孝经》的推广。如今《孝经》却不被人重视,现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孝道危机。对此,人们普遍认为应当继承传统孝道精神,培养人们尊老、敬老、养老的孝道品德,让家庭回归和睦,社会回归和谐。《孝经》不一定能对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措施,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对当今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笔者试就《孝经》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做些论述。

一、如何客观看待《孝经》

两千多年来,《孝经》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但五四以来的近代社会,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思想,推行新文化、新思想。《孝经》被认为是腐朽、糟粕,后来《孝经》才渐渐被人重视,许多学者也做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但部分学者对于《孝经》“移孝作忠”观耿耿于怀,认为《孝经》就是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的,愚弄百姓对君主尽忠。笔者对于这一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民俗、社会风气有关,不可能脱离所处的时代而独立存在。假设《孝经》的写作目的是为响应当时的政治,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也不应该对它进行全盘否定。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社会形态。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封建社会评判可以,但对封建社会批判就显得情绪化、不理智。同样,站在当今,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作品批判也是不理智的。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于当时的政治积极建言献策,是好事。如果我们把《孝经》不加变通,仍然套用在今天的社会,必然会存在种种问题,这不是《孝经》本身的问题,而是套用者的问题。当然这番讨论的前提是一个假设。

《孝经》成书之后,对于后世的历史影响巨大。许多统治者大力推广《孝经》,甚至封建社会后期大力宣传“卧冰求鲤”、“郭巨埋子”等愚忠愚孝行为。统治者推行《孝经》的目的一方面是教化百姓,另一方面确有愚弄百姓的嫌疑。历史上确实有过国君亡而拒食陪死的愚忠行为。但这只是个例,《孝经》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保存与延续功不可没。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孝经》确实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贡献颇大,但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不等于维护封建君主个人统治。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换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孝经》对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封建社会,皇帝名义上是国家的拥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皇帝只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而已。所谓的忠君,不是忠诚于皇帝个人,而是对以皇帝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诚,对江山社稷的负责,对天下百姓的负责。《孝经》虽有“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但是《孝经》中同样有对于统治者的劝诫:“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意思是天子有善行,天下百姓都信赖他。潜台词是若天子无道,百姓会看在眼里,他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所以,天子、诸侯等统治者要谨慎小心,不要做违背天道的事,对得起天下百姓。所以《孝經》的用意不是片面地教导百姓尽忠,而是劝诫天子、诸侯等统治者爱亲、敬亲,培养自己的德行,要为天下百姓做表率。

二、《孝经》的目的在教育

《孝经》的目的是什么?是教育。《孝经》中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孝经》中教育形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师承教育,三是社会行政教育。家庭教育在《孝经》中是通过养亲、敬亲、谏亲、丧葬、祭祀等进行的论述。社会行政教育是通过“五等之孝”、“广至德章”来论述的。师承教育是在《孝经》中通过孔子与曾子的谈话展现出来的。这三种教育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孝道。

《孝经》中的孝道内容很丰富。《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中孝道的施予对象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君主。在这里的君主我们应该广义地看。《孝经》不仅论述了对父母尽孝,更多的论述是超出了孝道的范畴。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又没有超出孝道的范畴。因为《孝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通过孝道来教育子女,而不是要让子女做父母的仆人或者附属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建树,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素质和能力的最初来源在于父母的教育,子女通过对父母尽孝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照顾别人,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与长辈、领导相处,学会与同辈、同事相处等等。子女通过对父母尽孝而具备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能力,而父母通过孝道培养了子女方方面面的能力。《孝经》不是片面强调子女对于父母尽孝的义务,而是启示我们孝道是培养子女、教育子女的根本。

三、《孝经》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当今社会,孝道严重缺失。在许多家庭中,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老人成为了孩子的保姆。这类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分享,不懂感恩,不会与长辈相处,适应能力比较差。众多诸如此类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孝经》虽然距今两千多年了,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问题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1.行孝是需要教的

有些父母误以为自己只要对子女好,将来子女肯定会孝顺自己。这不一定,很多血淋淋的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有些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了许多恶习,一不顺心便对父母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为了跟父母要钱竟然对父母拔刀相向。事实证明,对子女百依百顺,不会教出孝顺的子女。孝道,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教育。《孝经》对于如何尽孝做了很多叙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孝经》中这些论述,正是描写了一个孝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父母尽孝。所以,行孝需要教育,而且要从小教育。

可是如何教会子女尽孝。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熏陶,当然还有老师的教导,正如孔子教育曾子一般。另一方面就是社会行政教育。《孝经》有云:“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一段是讲从国家、行政角度如何推行孝道呢?不是挨家挨户去教人家如何尽孝,而是当政者以身作则,为人民做表率。贤明的君主犹如人民的父母,他的行为会得到人民的效仿。对于当今社会孝道丧失的现象,我们如何做呢?笔者以为可以效法古代贤明君主的做法,从国家的领导干部入手。先在领导干部中推行孝道,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孝道。并利用国家力量来宣传孝道。如此一来,上行下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道必然很容易推广开来。

2.行孝可以培养人的爱敬心

行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实践活动,还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塑造工程。行孝,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培养我们高尚的思想道德。《论语》中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为什么这么强调行孝的态度呢?满足父母的衣食只是一种动物行为,而尊敬父母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态度,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行孝是一种教育,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他可以把爱敬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相反,一个对父母没有爱敬心的人,对别人是不会有爱敬心的。正如《孝经·圣治章第九》所说:“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对父母尽孝,其实就是以父母为对象来塑造自己的爱敬心,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爱和恭敬品德的人。

爱、恭敬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爱别人、恭敬别人,不是别人需要,而是自己需要。当今社会的许多职场新人,刚入职的时候能力、技术都有,却往往会遇到“冷板凳”等待遇,为什么?因为许多职场新人缺乏爱与恭敬。不是具备了技术、能力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很多工作都是分工协作,因此处理好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处理好与上司、与同事的关系,爱和恭敬是两把必备的钥匙。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子女学会行孝,学会爱与恭敬的必修课。

3.行孝可以理顺家庭关系

许多家庭,关系比较混乱:小孩像老子,爸爸像儿子,爷爷像孙子。现代家庭的中心已经转移,传统家庭的中心是爷爷,而现代家庭的中心已经变为孙子。明明是父子,却要做哥们儿;明明是母女,却说是姐们儿。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是以孩子为中心,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就要扮演君主的角色,做臣子的就要扮演好臣子的角色,做父亲的要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做儿子的要做好儿子的角色,这是告诉大家,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各盡其责。如果不按照培养一个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按对待“老子”的方式去培养孩子,那培养出来的肯定是个老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老幼顺序的颠倒,势必会为孩子社会关系的颠倒埋下隐患。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在职场中自私自利,不懂合作,更不把上司放在眼里。这与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错误的爱不会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理顺家庭关系,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孝经》是一本经典之作,尽管身处21世纪,但是《孝经》并不过时。《孝经》中所描述的“五等之孝”虽然不复存在,但是我们整个社会仍然需要孝道。如果我们对《孝经》灵活变通加以应用,《孝经》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孝经[M].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论语[M].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兰辉耀.《孝经》的孝道思想探析[J].孝感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行孝孝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0
王祥行孝故事探析
戏剧之家(2019年17期)2019-07-15 03:30:53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行孝”故事口头/书面表述差异与传播实践中的价值发生问题
创作与评论(2018年1期)2018-05-27 05:52:13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小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