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

2017-04-18 10:27马国萍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孝培养小学生

马国萍

摘 要:学校以“孝亲”为基本点,以“励志”为起飞点,以“修身”为落脚点,以“自强”为制高点,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悟孝、欣赏孝、学习孝,让行孝之念在学生心灵中潜滋暗长。

关键词:小学生;孝道文化;培养;播孝;学孝;行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根本,更是社会公德的根基。所以,孝,小可以帮助家庭保持和睦,大可以促使社会走向和谐。然而,这种传统美德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当代少年儿童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怎样将孝道文化落实在学生身上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一、承孝文化,播孝之念

學校组织教师立足《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创编了学校孝德行为规范;结合“主题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的创建,利用每天下午2:25—2:35的十分钟短课时间,诵读以“孝”为主题的经典诗文或读物,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古今孝亲故事》等,让学生知道“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孝亲之情;学校规定每周日为师生孝敬日,要求学生向父母背诵孝德行为规范,说一句孝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家务,并要求教师尽量在这一天回父母家看一看,陪老人聊天,分享老人的喜与忧;开设孝德讲堂,让学生学、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讲最美孝心少年故事,讲身边孝的故事;组织师生学习孝德事迹,书写体会,拍摄身边孝的幸福瞬间,感受孝的温暖。

二、躬省孝行,知孝学孝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将“孝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扎扎实实地结合起来,让“孝”走进课堂。学校自主编写了《孝行童年》校本教材,积极推行“孝文化”教育。按照年级成立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小组,教给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父母含辛茹苦的爱;让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节约每一分零花钱;教育学生不攀比、不贪图享受,让他们自我反思,是否乐于助人;在灾难面前,拿出自己的存款,为灾区人民尽绵薄之力。

“孝”进千家万户,是我校践行“孝文化”教育的创新之举。学校德育处通过开展“最美孝心福娃”“最美孝心教师”“最美孝心家长”的评选活动,进行“孝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深受教育。让学生学会爱父母,继而学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使学生从对父母长辈的“小孝”逐渐转变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

三、创孝文化,行孝之行

开展孝文化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格的需要。孝文化教育可以弥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盲区和缺失,因此学校是孝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构建校园文化,实施文化浸润

我校通过校园LED电子大屏、黑板报、橱窗、墙壁、走廊、广播台、图书角等阵地有机地开展有关孝文化的建设活动,全面传承孝文化,诠释学校以孝育人的办学理念,展示学校孝文化建设成果。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三个层面加以引导,使师生进出校门都沐浴在孝文化之中。

2.构建体系,形成学校特色

以“孝亲”“励志”“修身”“自强”为宗旨,以“古今家乡孝子”“感人的孝俗”“精深的古代孝文化”“校园文化艺苑”为内容,编辑以《孝亲文化,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羽翼报及班报,构建我校孝文化教育体系,让孝文化走进学生课堂。

3.构建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以我校“福文化”中“六礼”之一的“感恩礼”及八个主题月之一的“感恩六月”为平台,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创孝行实践基地、播放《天下父母》纪录片、设计感恩手抄报、“知恩懂孝”演讲比赛、“感恩杯”现场作文比赛、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感恩信、教师节亲手制作的卡片……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四、耕耘不辍,满园春色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孝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我校的德育品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新型“孝文化”体系的构建培养了学生感恩的人格及良好的孝行。能够做到孝心献父母,帮父母洗碗、拖地、扫地,会关心问候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并分担生活上的烦恼;诚心献老师,能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爱心献社会,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孝道文化的建设,让孩子们收获了品德,让教师收获了感动,让家庭收获了幸福。

总之,“孝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的力度,努力将它打造成为我校的亮点工作和德育特色品牌,让孝文化建设在我校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张浩.青少年新孝道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城中村小学生孝道教育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LZ2015_168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行孝培养小学生
“行孝”也需与时俱进
“行孝”故事口头/书面表述差异与传播实践中的价值发生问题
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