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修辞学视角下《红煤》的文本解读

2014-05-30 23:20胡一娟李金妹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修辞格

胡一娟 李金妹

摘 要:《红煤》是刘庆邦的一部反映当代煤矿生活现实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深刻地揭露了农民矿工们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不断扭曲的人性变化与中国煤矿单位的基层机构中掌权者们的群体性病态:腐败。本文以篇章修辞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矿冶小说《红煤》的布局结构特色和语言修辞特点,深化阐释小说主题,旨在为矿冶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红煤》;矿冶文学;篇章修辞学;修辞格

引言

刘庆邦(1951~)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之王”、“中国煤矿文学的旗手”,是中国当代少见的直面当下社会、当下现实的作家,曾经荣获鲁迅文学奖和老舍文学奖。其长篇代表作《红煤》[1]是一部煤矿生活题材的小说,号称是中国煤矿版的《红与黑》,也被认为是最具震撼力的中国小煤窑黑幕、一个煤老板的奋斗与堕落史并荣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煤矿的农民轮换工宋长玉,不择手段当上了村办小煤窑的矿主,随着滚滚而来的金钱,宋长玉的欲望急剧膨胀,作恶多端,最终因井下透水事件逃之夭夭的故事。小说以社会转型时期矿工进城务工为背景展开叙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目前,对刘庆邦矿冶小说《红煤》的研究,国内学者多从主题解读、人与自然视角、社会视角以及《红煤》与其它作品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入手。[2-6]国内外对篇章修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较少被运用于小说文本。目前为止,仅有袁晓[7]将篇章修辞学运用于小说文本解读中。本文试图从篇章修辞学的角度,以矿冶小说《红煤》为语料,将篇章修辞学与小说文本相结合,为矿冶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一、《红煤》的篇章结构特点

篇章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随着西方及俄罗斯20世纪60年代篇章语言学的兴起而诞生的[8]。索尔加尼克[9]指出,“篇章修辞学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篇章的不同类型、篇章的修辞特征、篇章的展开方式、不同功能语体中的言语规范、言语类型及个人风格”。

篇章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般包含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而小说文艺篇章的总体布局结构则细分为标题部分、开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刘庆邦在创作《红煤》时采用了具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局、首尾呼应、自成一体的封闭式情节模式。作者平淡的情节布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矿区生活的图景以及主人公宋长玉的奋斗堕落史、映射出作品深刻的时代主题。

1.《红煤》的标题特色

“红煤”本是行话,刘庆邦将其作为作品名,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一方面,“红煤”本义指一种和铁矿伴生,煤块上面有铁锈,里面也有红筋,被称为红煤的煤。煤本身是黑的,但燃烧后便会变红,并化为灰烬。小说讲述了农民轮换工宋长玉由一个原本质朴、本色的农村青年渐渐变成一个刻薄、势利的不法商人,在人生追求中,人性变质由“红”变“黑”的故事。小说标题巧妙运用隐喻,形象地暗示了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农村青年心理的不健全与不平衡以及农民工进城的悲剧命运。

另一方面,“红煤”不仅象征着农民工身体上的痛楚,更象征着农民工心灵上的痛苦。煤里,有矿工的血、泪和汗水。小说中,农民出身的矿老板宋长玉因矿井透水事件而逃走;小煤窑矿长唐洪涛得知井下瓦斯爆炸,想尽办法隐瞒矿难。这一出出矿难的背后所折射的是矿老板人性的扭曲以及对矿工生命的漠视;这些沉睡在地下上万年的黑色神木里,也因此融入了矿工的鲜血与生命,而成为“红煤”。表达了作者对矿工弱势群体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批判了小煤窑主的贪婪、基层官员的腐败和渎职。

2.《红煤》的开头和结尾特色

《红煤》以一幅煤矿工井下工作图拉开作品的序幕:

“宋长玉上的是夜班,人们睡觉时,他正在井下用火药和铁器采伐煤炭。他不是夸父,却追着太阳,跟太阳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傍晚,当太阳落入地下,他便披挂整齐,下井去了。清晨,太阳刚从东边的山梁冒出来,他也乘坐灌笼从井口升了上来。”(1)

作品以开门见山式,直接交代了主人公宋长玉特殊的矿井生活。另外,巧用比喻将宋长玉的夜班采煤工作比作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寥寥几笔勾勒出矿工特殊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不仅要在地下进行劳作,还要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要穿越很厚的地层,要穿越黑暗,甚至要穿越死亡才能采到煤。在此,作品流露出的是作者对社会底层民众,尤其是对矿工这一特殊生态群体的关注。由此开篇,也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小说最后,刘庆邦将宋长玉为躲避矿井透水事件而仓皇出逃作为小说结尾:

“宋长玉没敢开自己的轿车,他让弟弟长山开出一辆货车,连夜把他送到省会的火车站,又连夜搭上一列开往南方的火车,向沿海某大城市逃去……宋长玉如在梦中。”

结尾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读者也许会思索,“宋长玉结果如何?其家人怎么样了?”然而,小说在此戛然而止,令读者回味无穷。在矿难面前,滚滚大水不仅带走了17条鲜活的生命,同时也带走了宋长玉不择手段、处心积虑所追求的财富、名誉、奢华的生活以及幸福的家庭。人性的缺失必将导致毁灭。作品揭示了在城乡对立的二元化社会大背景下,农民工身上固有的小农意识如短视、势力等,促使以宋长玉为代表的农民工在追求成为城里人的过程中逐渐人性扭曲、灵魂变异的命运悲剧,从而深化了主题。

3.《红煤》的情节特殊组合

小说的情节设计,体现着作者对全局和局部、作品主题和语言材料所做的大范圍的布局和安排。作者对《红煤》的情节进行了特殊的组合或创造性的扭曲,深刻地揭示出小说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小说以主人公宋长玉的命运起伏为主线,详尽地展示了主人公宋长玉攀附、奋斗、复仇、堕落的全过程,围绕这一情节主线,作者运用多种布局技巧以彰显小说主题思想。

(1)渲染法,即在某个细节上浓墨重彩,夸大突出,改变平常的比例,以引起读者对那些因无意识接受而被忽略的东西。例如小说第一章矿工洗澡一节,将宋长玉洗澡的过程用了6千多字精细地加以描绘,通过矿工们洗澡这一日常生活的简单事情,表现了矿工们卫生状况的糟糕,展示了矿工们生存环境的糟糕以及生存的艰辛。再如:宋长玉精心设计,给唐丽华写信的情节,作者用了将近5千字加以叙述。由此可以看出他心思之缜密、城府之深。处于社会最底层,无权无势又渴望摆脱农民身份的宋长玉试图攀附矿长女儿唐丽华通过婚姻往上爬,揭示出底层民众妄图转变身份的无奈。

(2)插叙法。在围绕主人公宋长玉命运的起伏这条主线的发展过程中,作品穿插了一些故事情节。如第一章中矿上给工人送伞。宋长玉回忆起老家的母亲找堂婶子借伞遭轻视的情景。“看来还是有工作好啊!要是还在老家,别说下雨,就是下冰雹,下刀子,谁会给老百姓发伞呢!就冲这一点,他也要在矿上留下来,再也不能回老家去了。”这一心理活动影射出当时农村生活的落后,也交代了宋长玉绞尽脑汁想留在矿上的原因和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

(3)设置悬念。在作品第一章开头部分,作者将宋长玉变得注重洗澡设为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现在宋长玉变了,洗澡洗的相当仔细”、“跟半年前刚来煤矿时的他也不一样。那时候他洗澡也很潦草”。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说主人公宋长玉为追求矿上医务室的护士、矿长的女儿唐丽华,他想通过洗澡来洗净身上的煤尘,洗去煤矿工人身上的黑色烙印,洗去内心深刻的自卑感,宋长玉的洁癖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涌动的摆脱农民身份的愿望。”[10]。第五章中,宋长玉借开办红煤厂煤炭之事怂恿岳父明守福给唐洪涛送个三千两千换小绞车。在唐洪涛收受贿赂,并送出小绞车之后,宋长玉写信举报唐洪涛受贿,“证据”才再一次浮出水面。这就是他处心积虑制造证据的原因,宋长玉为报复唐洪涛,不惜制造证据,突出了其人性的逐渐扭曲与灵魂的变异。

二、《红煤》的修辞手法

《红煤》中,刘庆邦主要运用了对比、暗喻、象征等辞格,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与修辞潜能,也对主题的阐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乔集矿矿长唐洪涛前后对矿工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鲜明,展现了基础掌权者的渎职与腐败。小说开始,为了体现自己的亲民度,唐矿长公开“承诺,如果有姑娘愿意嫁给矿工,矿上将热烈欢迎,并给予较高的待遇”。后来,发现宋长玉追求其女儿,唐矿长由对他发出严正警告,最终发展至对他借故开除,永不录用。唐洪涛说一套做一套、嫌贫爱富、虚伪至极的品行表露无遗。作品展现了在城市化进城这一社会背景下,城乡二元社会的对立与矛盾,唐洪涛一类的权利阶层代表着城市对农民的不接纳,而宋长玉则代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身份不被认同的尴尬。

老乡孟东辉对宋长玉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他趋炎附势的小农意识。当得知宋长玉和唐丽华在谈恋爱的时候,孟东辉特意讨好,溜须拍马,执意要送木箱子给宋长玉,“他不由分说,把箱子推到宋长玉床下去了”。当宋长玉被乔集矿开除后,又直言不讳地要回了箱子。孟东辉对宋长玉的不同态度和见风使舵的行为,深刻地揭示出农民出身的他身上固有的劣性根:狭隘、势力与鄙俗等。

此外,伴随着宋长玉的个人命运波澜起伏的是红煤厂村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造成的恶果。昔日的旅游胜地红煤厂村山清水秀、水鸟成群,因为煤矿的无节制开采,如今却变得鸟类绝迹,树木死亡,连村民生活用水都发生了困难。与此同时,宋长玉也由一个有理想的农村青年变为一个贪婪、冷血的礦老板。红煤厂村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映射主人公宋长玉一步一步走向堕落与毁灭的悲惨结局,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农民矿工的悲剧命运。

三、总结

就主题而言,《红煤》不仅流露出作者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煤矿单位基层机构中掌权者们麻木与腐败的揭露和批判,同时,通过农民工宋长玉身份转变前后的所作所为,展现出一幅转型社会农民阶层的生活图景,再现了农民矿工们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不断扭曲的人性变化,揭示了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衍生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身份差异和文化歧视等矛盾。作品传达出作者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社会转型期城乡差异的深刻忧虑。

参考文献:

[1]刘庆邦.红煤[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8.

[2]张震,谷显明.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奋斗—《红煤》与《红与黑》中主人公奋斗历程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张鹏.人与自然——《红煤》的双重视角[J].名作欣赏,2007(12):

[4]张凤梅.社会视角中的文本解读—评刘庆邦新作《红煤》[J]. 作家杂志.2010.

[5]张凤梅.守望在“城乡交叉地带” —刘庆邦矿区小说论[D]. 上海师范大学.2008 (4):21.

[6] 张丽梅.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矿井”世界[D]. 天津师范大学.2010 (4).

[7]袁晓. 篇章修辞学视野下《贵族之家》的作品分析[D]. 吉林大学:2012 (10).

[8]王凤英. 篇章修辞学[M].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7:1.

[9][俄]索尔加尼克.俄语句法修辞学(复杂的句法整体)[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10]王德颂. 为了人类诗意的栖息—评刘庆邦长篇小说新作《红煤》[N]. 深圳特区报. 2008.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湖北理工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矿冶文化传译”(批准编号:13xtr0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修辞格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辞格词条释文商兑
修辞格判断的原则
论修辞格的本质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