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项目植入”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明确了一条以企业项目工作室为基础,以企业项目为依托的学生培养方案,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过程与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项目植入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一、实施背景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难题,如计算机行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每个企业每年接收实习学生数量难成规模。计算机行业企业多以项目组作为其主要运作形式,项目组成员不仅要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对于初入社会的中职毕业生而言往往是最缺乏的。为解决以上问题,计算机专业提出“企业项目植入”的概念,以“企业项目工作室”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以培养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创新工学结合新形式,建立“岗位引领、项目植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植入实训课堂,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训课程积累真实项目经验,是计算机专业突破传统“顶岗实习”,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目标
(一)通过植入企业真实项目,创新工学结合新形式,建立“岗位引领、项目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工作室”为基础,以“植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强化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二)通过植入企业真实项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企业项目植入”引领课程改革,根据项目需求整合规划课程设置、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评价模式,使专业课程更具职业教育特色。
(三)通过植入企业真实项目,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要熟悉岗位要求,具备一定程度的项目实施经验和项目组织管理经验,引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企业植入项目。
(四)通过植入企业真实项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实施过程
(一)加强校企合作、确定企业植入项目
我校计算机专业目前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个专业。针对三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确定了三个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与天津市华擎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开创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长宽电信城域网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博峰胜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凌然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赛易驰科贸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署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岗位实践、文化建设、企业项目植入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针对三个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企业将植入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网页编辑、布线施工、电话销售等不同类型与规模的真实项目,基本满足120人规模的在校生项目实训要求。
(二)建设企业项目工作室,满足企业项目需求
为了满足企业项目实施的需要,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采购、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企业项目工作室”。目前,计算机专业拥有“艺术设计”、“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三种类型的项目,工作室兼具實训课程教学和项目实施双重功能,设备投入累计100余万元,设备类型与环境建设充分考虑和借鉴了企业意见,部分工作室完全按照企业办公环境布局,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各项目组在工作室中根据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实训,按项目需要设置工作岗位,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完整的项目制作,帮助学生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自企业项目工作室创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北京铁路局内部安全培训动画宣传片”、“商业大学核心机房建设”、“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办公一体机采购”、“数字城市户外触摸多媒体系统”、“经贸学校建筑漫游宣传片”、“校内实训室设备运行维护”等多个校内外实训项目。
(三)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通过对企业项目的充分调研,我们发现,项目组成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我们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基本思路是,减少课程门数,提高每门课的课时数,使二至三门课程内容即可满足一类行业典型项目需要,各专业针对二至三类典型项目开设课程。具体操作中我们以专业面向的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分解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引入实际工作项目,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落实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具体工作,以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计算机专业学生自第二学期开始逐步以“综合实训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实际项目工作经验。通过在实训课程中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效率。自第四学期开始参与企业项目实施,分组分工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教师与经理双重角色的队伍建设
“双师型”是职业教育对从业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企业项目的植入,教师必须兼具职业教师和项目经理双重角色才能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目前计算机专业 “双师型”教师比例100%,每位专职教师每年至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岗位实践”。通过企业岗位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实施管理能力。
在项目植入的初期,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共同分析项目要求、规划工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验收方案等;在项目实施期间,教师按照既定方案指导项目组学生完成项目;在项目验收阶段,教师对每位项目组成员给予评价并发放《项目经验证明书》。
(五)建立“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模式
配合“岗位引领、项目植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立了职业技能证书、项目经验证明书、毕业设计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计算机专业学生,前三学期通过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自第四学期开始参与企业项目实施进而获得项目经验证明,毕业前根据自身条件和专业特点完成毕业设计。至此,学生在实际走入工作岗位时可以向应聘企业提供更具价值和说服力的“工作能力证明”。经过实践,企业对如此的评价模式普遍表示赞扬,学生应聘成功率大幅提高。
四、主要成果
自2013年初,本专业全面实施“岗位引领、项目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来,成果显著:
(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三位一体”评价方式
按照“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构建“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核心、以双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本着“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的原则整合文化基础课程,“为企业服务、与岗位对接”的原则整合专业课程。
计算机专业实施“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即采用职业资格证书、实际项目经验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企业真实项目的植入为学生积累实际项目经验提供了保证,项目完成通过考核后,学校为每一位参与项目植入学习的学生颁发证明,包含项目的具体情况、该学生在项目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最终的考核意见。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教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全程关注学生,时刻把握工作室设备情况及学生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分组,组织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培养合作、奉献、创新的意识,职业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2012级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率100%,企业对实习学生给予优秀等级评价的比例为78%,实习学生首岗位持续时间平均10个月,实习学生平均月工资2400元,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即被企业预定录用。
自2013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比赛获全国三等奖,参加天津市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12人次,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16人次,参加天津市高校动漫作品比赛获优秀奖2人次。
(三)教师双师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和“企业项目植入”的不断锻炼,提高了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近两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篇,完成了5个教科研项目,参与高校科研2次,多次开展社会服务和企业技术咨询。目前,本专业教师充分理解了职业教育的实质,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大多数教师具备了独立组建项目组并成功实施项目的能力。
(四)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的签署和真实项目的植入,企业提高了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将在校生视为准员工。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近两年,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了四本校本教材;编辑、整理、制作了多门核心课程的电子课件;校企共同开发了三个专业的素质拓展课程;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就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行业发展、技术前沿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十余次,并多次参加教师集体教研。
五、体会与思考
(一)校企合作需要恰当的模式
通过以“项目植入”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充分体会到,职业教育必须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企业项目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通过企业项目植入,学校可以有效拉近与企业的距离,使企业的实际利益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相关,既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又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因此,以“企业项目植入”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二)在项目植入的基础上发展经营型校内公司
随着项目植入的不斷推进,学校将具备独立实施完整项目的能力,单纯的实践型项目植入对学校来说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学校将进一步追求项目的规模与利润。这时,发展经营型校内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学校以专业为单位,以项目实施能力为根据,创办独立运营的校内公司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内公司具有专职的员工,同时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前提下为学校提供部分资金来源,可谓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