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2014-05-30 22:09张俊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条件性性知识知识结构

【摘要】以往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知识的探究,很少有人研究教师知识的结构,仅有的研究仅是针对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知识,缺少对结构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知识结构,目前已具备哪些知识结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清楚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本文将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实践性和条件性三种,分别介绍了这三种知识的具体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75-02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开,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新课改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改革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能力素质、优化知识结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达到更好地的效果,我们应该去关注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概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复杂的、多维的,在这里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实践性和条件性三部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就是数学知识,教师具备的数学知识,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新课改实施的效果。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对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的积累和经验的提炼。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形成的知识,它影响着本体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也就是说,实践性知识等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加上教学经验,也等同于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努力提升本体性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应该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知识。条件性知识指导教师如何去教,即如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将自己的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些知识渊博的数学教师往往教不好数学的原因就是缺少条件性知识。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性知识。[1]

二、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还存在一部分教师对本体性知识的掌握不太理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激活了,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常出现节外生枝、质疑问难的情况,这时候有些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欠缺就会被凸显出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学历教育在课程内容、素质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思维被儿童给同化了。

随着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开始从事数学教学,年轻教师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知识的缺乏,这需要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本体性、条件性知识的欠缺,积累实践性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实践性知识不足。新课程改革后,为活跃课堂气氛,呈现多种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教师尚不适应。

因教师很少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接触不到教育心理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论,因此,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总体水平比较薄弱。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此外,教师还要加强教育的科研意识,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

三、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改进建议

(一)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调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调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强化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除开设大学数学等课程外,还应开设数学分析、概率统计、小学数学解题研究等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调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所有拥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院校,都应该开设教育心理类课程,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适当增加见习期和实习期,丰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这对缩短学生的从教适应期,改善年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欠缺,具有很好的效果。总之,高校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当调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本体性、实践性、条件性知识。[3]

(二)开展在职小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改进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另一个建议是开展针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继续教育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数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类课程、数学科研指导、数学思维方法、初等数论等课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继续教育还要针对在职教师无法系统的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无法将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写出高水平的数学研究文章的情况,举办一些讲座,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在备课、听课、讲课、说课、评课过程中遇到的問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外,还可以开展观摩研讨课活动,通过观摩公开课,学习其他数学教师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互相研讨,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4]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及条件性知识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应该通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调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开展在职小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齐平.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1999.2.

[2]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3]孔企平.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改革[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J].2004.4.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

作者简介:

张俊红(1984-01-21),女,内蒙古满洲里人,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数学老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条件性性知识知识结构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
关于“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区别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