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宏
【摘要】生本教育的教学观: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生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72-02 通过到广州学习,确实让我领会了生本教育的魅力。尤其是第一天在华阳小学听的一年级的数学课,虽然只有三个月的生本教学,但是在课上,小学生通过3+9=12它的计算过程,说出了看大数,猜小数,比较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呈现出了思维的独立性,多样性,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深被南方人的聪明理念所折服,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我们的生本课堂搞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却不如人家科学实在、效果好,我们到底差在哪里?我们的生本课堂越做老师越累,而人家却越做老师越轻松,为什么呢?原因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全面依靠学生,有困难找学生。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在深入其中。最终达到老师无事可做,学生却在快乐的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谈以下几点:
一、简化课堂内容与程序
数学是一种逻辑为向导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数学就像建一座高楼,只有地基打牢,一层一层才能结实的建下去,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多,如果学生不反复练习,掌握的不扎实,是永远也学不透彻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应用上,老师少讲,学生多练,熟能生巧。分析数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抓住基础知识(重点班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拓展)。课堂环节也不能花样太多,过于复杂,让学生忙于应付老师的设计而没把知识真正弄懂;内容过多,学生就会有压力,容易感到无聊。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不必把事情搞得过于复杂,弄得学生厌学,老师闹心。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例如:小孩吃糖,你每次给他一块,他吃了这块想那块,总觉得好吃没吃够。如果你一次给他一大袋,他吃了这次可能就不想吃下次了。学习也是一样,开始时慢慢做是为了后来的快快跑,能力培养出来了,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会学得越来越快,奇迹就会发生。
二、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
在处理教材方面(可以说没有一套教材是完美的),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的原则是归类学习,分解知识点,尊重学生。我通常在开学前就把整册书备完。依据新课标和中考,看看有多少考点?重难点是什么?需多少课时?每周需要完成多少进度?把能整合的内容集中做几个专题。避免开学后事多,备课不充分。这样上课前就只剩下备学生了,做到从容而精细,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三、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
导学案的设计是生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的数学导学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总结-课堂检测。我们提倡异步教学,即优等生可以超前学习,后进生可以放慢学习进度。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强行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掌握相同的知识,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學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所以我们的导学案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有时我们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怕学生学不会,而且老师也下了许多功夫,认真备课,细致讲解,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每天下来,老师筋疲力尽,但再看看学生,从早听到晚,到底接受多少?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是“根本、简单、开放”,它与我们所用的学案不完全一样,它可能就是两个,三个问题。这三个普普通通的词,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教师怎样把握这个尺度。首先“根本”就是说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的“低”,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通过自学课本或者和同学交流等方式能够解答,我们说的“低入”不是“低”到不用看书就能完成。只有够“低”,才能让多数学生深入其中,逐渐有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自信心,才不会出现因害怕困难而丧失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情况。导学案的“简单”的设计要求要注意目标明确,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问题,要让学生清楚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果模糊,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研究成果和老师的设计的完全不同,不但失去了实效性,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展示提升环节中,可以先设计或选择某些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小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此环节重在展示,一是展示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共性问题,二是展示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展示具有一定意义的探究拓展性问题。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及时追问,追问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方法、共性问题;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主或者合作完成的不讲,个性问题不讲。所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可以是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合作和交流,讨论,研究,这样预习会更充分,课堂上就能有准备、有选择。另外要求学生一定要真的去自学,去预习,那就要求教师事先要对学生进行立志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预习几次并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空间去扩展,去提高。
生本课堂的亮点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绪(导学案设计好),那每名学生完成的质量怎么样呢?这就需要小组的力量。首先要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我校每班都不超过40人,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前十名每组一人,后十名每组一人,学生自愿组合。每组一个后进生,三帮一,很容易做好。组长可以自己组推荐,也可以轮流做组长。老师要培训好课代表和各组组长,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把老师安排的内容落到实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如1号是组织讨论,2号是记录员,3号是发言人,4号负责纪律。小组的成员分工可以定期轮换,从而减少了他们之间的盲目性和争吵,使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
接下来是开展好合作小组的活动。在小组讨论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好学生滔滔不绝,后进生被冷落一旁;有时为分配任务而争执不休,不会合作;有时借讨论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甚至有的后进生问好学生一些问题,有的好学生讲烦了就不愿意再讲。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通常的做法是发现小组内有不参与讨论的,就不得互助旗。最好的方法是展示时抽号或弱生回答问题多加分,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无乱在什么时候,学生都是愿意为组里多加分的,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深入到各小组内,当好调控者和促进者,学生讨论好的,积极的,我及时表扬;讨论偏离主题的,我及时制止,并给小组扣分。为了让小组的每名同学都有所为,那必须对组员,学习小组进行培训,例如如何分工,合作,展示,互助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看哪个小组积极上进,同学之间融洽,看哪个小组进步幅度大。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少表扬个人,多表扬小组,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合作才会进步,才会成功,才会快乐。
一节好的生本课堂,还应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的思考,积极的质疑,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然后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得到了思考的乐趣,把积极思索作为一件愉快的事,因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得到长期的训练后,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创造性。这样在学习的成熟期才能有大的突破,可喜的成绩。
四、以学生为本,加强后进生的培养
我校地处偏僻,学生生源差,后进生多,这是我校生本课堂成功的最大阻力。只有后进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们的课改才具有说服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呢?没有不想学习的孩子,只要我们有耐心,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信任和宽容,他们就会转变。生本教育提倡“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以首先我们要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标准也要降低,学习内容要少而精。每天让学生做那么多的题,不厌学才怪呢?既然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知识越欠越多,最后只能成为干坐生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像对待小孩吃糖那样,一次给一点,让他们总想吃,总觉得吃不够,那他们就不会厌学。后进生尽管不完美,但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令人感动的一面,我们要经常关注他们,勤夸奖,他们有了成就感,就会喜欢学习。天天积累,有一年的时间,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我校的数学生本课堂是以“导学案”为主载,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交流为关键,那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