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商平台相关联的互联网信贷发展

2014-05-30 18:17陈超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

陈超

摘要:近来兴起的低门槛的互联网金融使得普惠制金融体制改革迎来曙光。新兴金融具备了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围绕互联网信贷相关问题,着眼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互联网信贷两个主要考虑的问题——资金流动性风险和信贷违约控制问题,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贷;利率市场化;信贷风控;流动性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业的改观

从收益方来看,降低了投资人的理财门槛,服务大众化,丰富了广大群众在金融改革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践行了政府政策提倡的普惠金融理念,让大多数人成为了金融市场改革的受益者。收益方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

从宏观上看,首先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活跃金融产业,盘活活期存款存量,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减轻信用创造带来的通胀压力,加快金融业去杠杆化、金融发展去中心化进程,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资金期限匹配,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理念和业务方式;其次支援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信贷平台本身来看,互联网信贷有利于金融业服务创新及低成本,具有信息、成本和时空优势。相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多层次异质平台,互联网信贷可以促进金融网络化;互联网金融了解底层消费者需求,对传统金融形成补充;在平台本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整合线上线下金融渠道,开拓金融新道路。

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金融市场的分析

(一)基于宏观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的分析

目前,我国利率放开中只将协议性存款利率放开,但金融门槛较高引起的筛选淘汰了很大部分的金融收益者。诚然,金融管制获利空间依旧存在,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这无形的高门槛降低,基金等理财机构普通大众的小额资金都可以参与进去,受益的普通群众也觉得仿佛金融改革的福利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给传统金融带来了一次不小的冲击。互联网信贷具有着货币流通、信用、持续效用这三个特征,实际上是金融网络化、银行网络化的表现。

银行对于基金行业的活跃并不是坐立难安。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利益驱使下活期存款流失较多,而流失的这些活期存款正是银行给予回报最少、获利最高的一块。从存贷款利率差来看,流失的无疑是丰厚利润的富矿。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这种趋利性行为折射出来的是自己的资本投资收益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水平。简言之,利率太低,存款收益太少,这是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面对传统银行的一个挑战,或者说是利率市场化在银行业中间来了一次搅局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另外,银行既定利润收益在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主动迎合市场,让利于民企的内部动力缺失。出于自身盈利的商业性质考虑,银行会在存款利率上调之后将这一利率风险转移到贷款方身上,主要表现为贷款利率上升。互联网信贷的出现将会在贷款利率方面再来一次变革冲击。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信贷上充分地和传统金融竞争。市场倾向于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信贷低成本优势下,压窄存贷款利率差、让利于民企的市场现象可能会出现。市场上将会出现由“无形的手”制定的充分竞争局面下的利率上下限,这将是利率市场化的最终表现——利率由市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改革是为了机构更适应(顺应)市场需求,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是一次补充。

利率反映的是金融产品的定价,信贷业务和利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互联网金融对于利率的影响波及到了部分金融定价,导致了利率波动损失,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不能忽视,但利率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业务规模也具有限制。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利率的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应是金融改革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基于微观角度对信贷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

新生代互联网金融力量多由电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它的出现,宏观上是利率市场化的诉求,微观角度看来是电商生态物种不断扩大,生态规模发展到了一个破蛹化蝶的瓶颈阶段。在生态内部,相比社会大环境,生态中多是低级物种,但生态内部有适宜发展的环境。形象地说,互联网电商生态中服务的多是中小企业。在这个平台上,省略了众多中间环节和传统营业成本,企业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以至于原有平台上的资源渐渐不能满足其发展。从中小企业来看,它们的主要困难不是缺乏竞争力,而是资金缺乏。融资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资本多来自企业自身积累和贷款,但贷款主要不是来自于银行,而是民间资本。

中小企业贷款时往往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企业的自身实力决定了其很难提供高价值的抵押物;企业知名度不高,信誉状况不明晰;贷款调查程序复杂,周期长,收益小;不像大型企业一样有政府机构或相关单位提供的信用背书,银行对其发放信用贷款的可能性更小;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较高。企业承受大环境、经济周期等影响较大,抗压能力弱,风险系数高,系统性风险频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誉体系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没有国有或地方政府等直接支持或管理的背景,加上投资市场供求不匹配等因素。中小企业沦为了借钱的弱势群体,因而求助于民间资本(地下钱庄、高利贷)也是意料之中,迫不得已。

中小企业这部分信贷土壤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互联网信贷顺应市场竞争格局,避开国有大型商业銀行的锋芒,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支援电商生态内部建设,开拓这部分市场具有外部条件。

根据国有大型企业融资、贷款绑架银行的经验,贷款金额过大、方向过于集中、客户单一的整体风险往往更大。互联网信贷发展起步时,要做好管控风险的工作。小额、分散的模式更利于分散风险。结合生态内部相关业务联系,知晓信誉状况,根据经营数据进行及时动态风险预估,了解全方位的定位资金运行过程。在互联网电商的背景下,企业最早引进和接触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于互联网平台相关数据的分析更有优势。并且,此技术对于现代金融管控风险模式具有更精确的预估能力。

投资人更倾向于收益的连续性和高回报。互联网理财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是具有相对融资优势的,对于民间资本的吸收能力强。小额投资者更为青睐高收益率且能及时提现的金融服务。参与群体的特点让资本的高流动性和及时提现显得格外重要。这些参与者拥有资本少,能承受的风险压力小,投资的资金是他们的生活闲散储蓄,资金的安全分外重要。由于对未来消费存在着不稳定性,但相对银行活期低利率和定期难提现(提现收益减少)的情况来说,这种金融消费更受普通居民的喜欢。在吸收资金这一板块中,持银行活期存款和手持少量资本的人将是互联网信贷的主要消费人群。这是信贷参与者的内生动力。

资金来源于普通居民,服务于中小企业,践行普惠制金融,这是互联网信贷的市场发展定位。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管理还不完善。信贷平台参与者主要是投资者、平台、贷款方。合理的监管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投资人的收益和社会的稳定。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低效率融通,甚至发生更严重的风险问题。因此,平台健康运行过程是相关部门监管的重点。金融经营着风险和信用这两项业务,和传统金融一样也要面对风险问题。

(一)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信贷吸纳的资本多是社会广大居民的闲散存款。资本转出会导致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存在风险。

(二)违约风险

借贷是一项风险性业务,表现为贷款方违约风险,放款得不到及时收回,投资人收益就没有办法充分保证,平台的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同时,相比平台机构而言,其本身对于信息的掌握存在着参与者和平台机构的不对称,参与者仍旧是处于劣势,这不仅是违约风险,也是道德风险,更是资金安全的基本问题。

(三)操作风险

平台控制和治理机制的失效既有职业道德问题,也包括平台技术系统风险问题,非法集资触犯法律红线及平台系统非正常运行而损失利益的行为都属于操作风险。

四、风险管理办法

针对电商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应打造以透明、协作、共享、互惠为原则的电商互联网信贷模式。应充分借助挖掘信息和技术优势,结合自身平台实际,找准市场定位,谋求最优发展局面。通过这些优势,积极构建稳定的互惠金融体系。以阿里金融为蓝本,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流动性管理方法

从完善金融服务入手,着重消费创新普及,进一步鼓励和推广网购模式。大力发展个人支票和信用卡消费方式,鼓励网络消费。非现金模式在生态内部经济流动表现为经济流量变动,存量相对稳定。完善个人和企业支票识别体系,保证信用风险;提高转账划账、票据贴现、支票结算等基本服务工作效率,加快完善网络支付渠道,尽量覆盖到生活每个细节,打通虚拟货币流通渠道,积极推广,减少电商信用货币流通障碍。另外,初期信贷范围可集中在生态内部,注重金融效率和风险。

积极完善网上结算制度。互联网信贷服务基于网络平台,电商内部依据风险控制,保证流动性。以实际能力和财产为标准,发行适度电子货币。推广网络支票、移动客户端、虚拟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结合电商平台创新网络信用使用渠道,缓解流动性不足的风险障碍;建立健全网络存款准备金或风险准备池制度,促使债权债务合理合法的转让,保证信贷账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引入同行拆借机动机制,短期内合理应对风险。

具备存量特质的资本进入理财平台相应地满足了部分现金提取的条件,完善部分准备金制度就具备了信用创造基础。将贷款账户资本监管于平台之下,使用票据、减少现金流动不仅是出于风险考虑,还可以进行适当合理的信用创造,减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冲击,提高平台的风险承受能力。互聯网中资金流通速度更快,资金流量规模较大,在某个时间点上存量中有沉淀信用,这部分信用的创造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中必须引起注意的一点,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信息成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分散和不对称问题。同时,借鉴商业银行的信誉评估标准,结合网络评估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特点,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整理分析电商数据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记录,对企业信誉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分析,在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风险预判上赢得对称信息优势。实事求是,牢牢管控住风险评估,分析企业的信誉和能力。深度挖掘信息,运用技术把握信息,发挥好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信贷在与电商平台之后,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分析商业信息更精确,可以掌握实时动态,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资金动态跟踪,实时监测。与此同时,对企业上下游业务分析管理,方便违约后不良资产的及时处理变现。

积极构建信贷会员制度,完善会员信息,保证借款人信息真实性,建立激励、约束和惩治机制,进行信誉评级。打造透明公开平台,加强企业间的相互推荐,积极开展无抵押信用贷款,订单融资,联保、担保贷款,丰富贷款形式;完善相关审计,引入财务监督,建立律师合作机制,引入法律监督;企业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相互勉励,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氛围,完善披露机制,加强企业监督,时刻高度重视平台监测,营造和谐信贷生态关联。

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监管,提出批评和建议。另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大力构建和谐信誉社会。加强第三方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双管齐下,多方合力。

(三)操作性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出台和完善网络金融相关法规,公布互联网金融发展白皮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平台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平台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注重风险和道德意识,建立相互监督机制及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五、政策建议

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加强平台风险监管,保护人民利益,尤其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信用创造、流动性风险和信贷违约资金安全要有相关预警应急措施出台。大力促进新型金融产业的推广,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打造差异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快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步伐,让金融改革福利为众人所享,金融创新为众人所谋。

参考文献:

[1]耿欣.普惠制金融创新路径探索[J].金融实务,2012(11).

[2]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06).

[3]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06).

[4]王颖,陆磊.普惠制金融体系与金融稳定[J].金融发展研究,2012(01).

[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6]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
收益率差异视角下我国股票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比较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炒房当心“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对企业管理中流动性问题的探讨
媒体监督、流动性风险与失责行为的成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