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慧
摘要:职业教育中财务管理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对现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转变,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仍有许多困难,如案例缺乏、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实践考核标准,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促进和推动。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走出院校后在社会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水平能够缩短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时间,节省在社会中再培训的成本,同時减少因所学与实际有差距而造成的痛苦的磨合过程,不管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企业的需要,都是十分有利的。目前,会计专业越来越注重教学中的实训环节,不断把真实的企业案例加入其中,然而财务管理课程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虽然也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没有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现状。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大困惑是所学的知识在企业中应该如何应用。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现在国内出版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理论性的,而且章节内容十分固定,其教学目的是以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对资本运营、知识产权、财务结算中心、EVA(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BCS)、价值管理(VBM)、关键业绩指标(KPI)、价值链管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集中管理体制与流程再造等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基本没有涉及。为了充实实践环节,有的教师直接采用国外案例,因为国外进行案例研究的时间长,资料比较全面,但是财务管理活动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国外的案例就未必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然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案例却十分稀少,尤其是典型的、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案例很难寻找,和理论章节一致的案例教材更是一片空白,这导致教师寻找合适案例进行教学的成本非常高。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是,案例教学大多以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为主,实践课成了习题课。这些习题只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练习,不能培养学生置身于企业复杂的财务环境中综合考虑财务问题的能力,也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实践。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许多教师都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有的教师即使有一定工作经验,也不一定是在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过,虽然具备责任感,但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性,也很难使实践教学很好地开展起来。学校虽然倡导培养“双师型”教师,但是在经费支持、渠道提供上却显得力度不足,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自我培训的形式完成。由于是否是“双师型”对教师的薪酬和业绩考评并无太大影响,所以如果教师本人认为自我充电成本太高,就会缺乏动力实施。学校虽然也主张企业在职人员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定期举办讲座等交流活动促进实践教学,但由于双方在时间、成本上的问题及社会人员教学水平等问题,最终很难得到落实,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任务最终还是落在了在职教师身上。
(三)学生考评缺乏实践导向
现在的学生考核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加权然后得到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多以作业成绩计算,而作业一般来自课本习题,期末考试更是对课本知识和课后习题掌握情况的考核,这导致学生学习以学会课本知识、会做题为目的,认为考好成绩就等于学好了这门课。案例通常是在平时教学中添加进去,作为理论内容的辅助,平时考核时没有,期末考试中更没有综合的案例,这就导致考核标准缺乏实践导向,让学生认为实训环节并不太重要,从而失去兴趣。而且案例通常比一般习题综合性强、难度大,以至于学生把它当作了一次复杂的课后作业而感觉苦不堪言。
二、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转变的措施
(一)编著案例教材
为解决寻找案例成本高、缺乏案例教材的问题,系部可组织专门教师队伍研究编著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案例应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同时联系企业实际。作者认为,案例可以分为三种:诊断型、决策型和操作型。诊断型案例主要描述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其中的经验,起到借鉴的作用;决策型案例是摆出企业的现存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为企业找到一条出路;操作型案例则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在模拟市场中进行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如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下载模拟股票和期货交易软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操作,最后根据各人操作结果计入考核成绩。这些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实践教学的实施仍以在职教师为主,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现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把“双师型”作为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并纳入到绩效考核的范畴中。学校应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借助假期轮流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实习或个人寻找实习单位进行锻炼,把在企业实习的经历纳入到“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的内容中。“双师型”教师的评选与教师的薪酬及个人荣誉挂钩,以显示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视。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个人或院系开办公司,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也提供一定经济上的支持,这有助于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基地,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考核方式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习惯于做题,然后被告知标准答案,而不喜欢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综合因素,再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决策的方式,因为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实企业实际问题一般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有差、一般、较好、好等几种经营结果,不同的决策导致不同的结果。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要依靠教师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也需要通过进行考核来做一定强制性要求。课程总成绩的评分比例建议修改为上课表现5%+课后作业10%+课堂讨论完成分折报告15%+期末考试成绩70%,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也占一定比例。这样就把考勤、平时作业、小组案例讨论、实验动手能力、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结合,既增加了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也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将学生成绩评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支磊.刚柔并济的教育观下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材[J].财会通讯(综合),2010(06).
[2]杜俊娟,张克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13).
[3]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9(08).
(作者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