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琴
摘 要:德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对一名中职学生而言,德育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德育创新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为目标,使德育成为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形成、精神培养、德性塑造和人格提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德育;课堂;创新
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明白,校园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中职校园日趋开放、信息传播日益強大的形势下,这块阵地的巩固加强,也仰仗社会各界对道德文化的共同营造。如何加强德育课堂建设,如何让德育之花开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德育课堂创新建设的重要性
中职德育课堂的创新建设,打破了传统的独立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通过近年来的探究,笔者开展了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对中职德育课程创新建设下单元教学及其实施略有了新的思考,逐渐发现,中职德育课的创新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德育课是一门终身学习的人生课题。这不是单纯的说教,更不是理论的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何让德育教育从书本走向学生的心灵,就成了中职阶段德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在德育课堂上把这个目标分解、孤立开来,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就不那么完善。基于此,我们在完成各节的具体目标时,要找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不仅要强调社会的价值导向,还必须考虑到学生所面临的人生课题,只有把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人生发展课题相结合,德育才能体现出它的具体性和创新性,才能显示它的主体内涵和意义。
二、德育课堂创新建设的意义和特点
1.在实践中认知荣辱,树立爱国情怀。中职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成绩可能稍逊一点,但他们同样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培养目标中,我们要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因此,在我们的德育课上,只要能大胆创新,构建整体认知,把个人道德同国家情感结合起来,必然会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树立爱国情怀。
2.从心灵上净化自我,向道德模范看齐。当中职学生出现一些德育问题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稚嫩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学生来说,这是树立“信念”的大好机会,但要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中职学生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单元教学和模块构建的方法,以理说服他们。
3.在生活中改善品行,坚定信仰。有人说,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说法虽然偏颇,却也能反映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可以没有信仰。而他们的信仰,就来自于德育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与教化。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渗透教育为主,辅之一定深度的课外活动。
三、德育课堂创新建设的实施方案
1.重视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整合,使得教学设计模块化和综合化。中职德育课堂单元创新教学应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内容、课外拓展资源,将理论、案例、课堂讨论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将几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强调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2.强调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觉能力。教师不应只进行孤立的教学,如事先给学生发放复习资料等。
3.设计好预习提纲,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法律常识单元,先要求学生预习并熟悉法律条文,然后让学生寻找媒体上的有关案例进行对比,确定一到两个与此相关的案例与教师进行交流。
4.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课堂的核心都是围绕主题展开,所有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多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本,教师起到了引导、帮助作用,这种创新模式下对教材的使用有了质的转变。
四、德育课堂创新建设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教师也只有认真设计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容量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提升和完善自我。德育作为中职学生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心理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行为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总之,学校德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任何改革和创新都必须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特点,使德育教学和实践成为一种由内向外充满体验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