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审美的缺失。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必要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其次,阐述了建构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和谐及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01-01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语文通过对人类精神财富文字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趣、情感及情操,影响学生思考问题、感悟世界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过程重视理论讲解,轻视学生的感受、感悟及体验,美文不能被美讲,学生感悟不到课文中的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课文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逻辑美,实现以美怡情、以美育德。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适合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符合教育规律,并与时代同步。在12册教材的360余篇课文中,充分展现了感人至深的社会美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春蚕》、《我的爸爸》、《她是我的朋友》等文章展现了社会美中的情感美;《十里长街送总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等文章展现了社会美中的节操美;《捞铁牛》、《长城》、《月光曲》等文章展现了社会美中的智慧美。《海底世界》、《观潮》、《海上日出》、《林海》等文章则展现了自然美。[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是不完整的,它忽视了个人的理解和个人体验,忽视了态度、兴趣及习惯的培养。产生此想象的原因主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学校通常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训练。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使阅读教学缺乏情感、个性及创造。审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位,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的现象。教师总是担心,在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培养人文素养时,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或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缺乏系统性,但却忽略了語文教学的本质是审美,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美,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才能建立起自身知识结构的生态关系。
二、建构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儿童童年期具有天真、可塑的性格、平静的心态、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成人的依赖等特征,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获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初高中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获得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勇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小学阶段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使学生获取良好的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世界。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语言,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另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对学生进行精神的、人格的、审美的陶冶,使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对学生阅读动机的孕育、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情感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对于学生培养个体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建立维持发展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机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审美素养,因为审美观念是随着素养的提高而进步的,教师具备的审美素养越高,审美程度就越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和教材是美的源泉,教师是美的使者,师生的审美活动贯穿于课堂始终。提升和拓宽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殷切呼唤。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就挖掘不出课文中蕴含的美,表达不出想传递给学生的美,只能机械的讲解课文的表面意思,做不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损害了语文教育特有的美。[3]
(二)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评价方式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是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重要保障。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评价方式,首先要改革阅读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评价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应该从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分析、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分析、对写作特点及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入手,而应该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内容、阅读技能是否熟练、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考试要降低难度,剔除超越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理解分析问题。[4]
(三)逐渐完善小学语文教材
教材在选文时,要树立精品意识,增强文学性:一是课文要语言精练,堪称典范;二是课文内容要精湛,值得深入推敲。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故事,语言要流畅优美、内涵要丰富、要具有文学性、要积极向上,要以名家名篇为主。让学生阅读的文章,应充满孩子能够接受的文学色彩,这样学生才能感兴趣,才愿意去读,才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名家名篇,但还存在不足,应该将文学性不强的篇章删掉,增选一些反映儿童情趣的名家名篇,同时,各版本教材之间加强沟通,形成合作交流、优势互补的良性竞争局面。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评价方式、逐渐完善小学语文教材几个方面,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陶冶孩子情操、美化孩子心灵的过程,我们应该用心呵护孩子的情感世界和纯真的心灵,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拥有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施清《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9期
[2]钟启泉等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1-6期
[4]王叔阳,曹慰年主编:《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
李楠,内蒙古满洲里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语文老师,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或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