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霞
【摘要】从新颁布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它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朗读评价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强调重点词句,不断增强自身的范读水平,注重正音和整体感受的相互融合等措施,更好地提升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运用声音技巧来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62-01 前言
从基础教育来看,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切实做好小学语文阅读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而且还属于艺术的再创造,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不仅能力很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句子以及词汇,不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读了”以及“数量”,而且还要注重追求朗读的“质量”的追求。
一、强调重点词句
在朗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强调重点词汇以及句子,并非是为了重读,而是为了使得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所读课文的内容,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自身富有特色的朗读表现出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感悟。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指引学生原本盲目的閱读思维,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一叶知秋”。例如,在教授《军神》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如下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身感受”:
师:下面将让大家带着自身感受,来练习朗读这个自然段,大家要留意,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自身感受。(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下?(指定某个同学朗读)
师:请大家注意,他读得比较投入,能够将自身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读出来,真的很棒。下面,谁还想读出自己对刘伯承的感情?(生读,且富于感情特征)。
师:这位同学不仅很好地读出了自身感受,而且还做到了以情动人。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刘伯承敬佩的感情,大声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吧。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以及理解能够体现在自己的阅读中。学生能够读出自己感受,这样也是充分尊重他们独特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将朗读当成自己的“需要”,才能快乐投入地进行朗读,才能更好地从朗读中获得母语的充沛营养。
二、提升教师范读水平,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朗读质量
范读的含义是示范性的朗读。如果教师的朗读非常成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朗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朗读,做好课文的朗读工作,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阅读场景以及阅读角色。
三、注重正音和整体感受的相互融合
从很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看,不少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非常不标准。因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将朗读辅导化简为“正音活动”。为了更准确地朗读,让学生将课文进行肢解,变成了字、词阅读。在这种朗读状态下,学生不能从整体上领略到句段所具备的内涵、语言的音乐美以及篇章的气韵。例如,在《世界多美呀》的开篇部分:“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假如一味地进行正音,一遍遍地纠正“蹲、孵”这样难读的字,学生很可能会将句子念成没有轻重、不能很好地区分长短字词。
如果长时间这样做,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从朗读过程中领悟语感,培养自身的朗读表现力。仍以这篇课文为例,为了更好地融合这二者的关系,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章关于小鸡动作描写的词汇以及句子,然后做好标识:例如睡、醒、啄、撑等。教师可以先将这些难读的词汇和句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汇和句子,如果学生没有完全读准确,教师也不必浪费较多时间,可以在课外时间开展正音活动。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只要他们不存在严重错误,则要让学生继续他们的朗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鸡,而且还可以边读边进行动作表演,从而更好地体会节奏,分清轻读音以及重读音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朗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
四、培育学生的朗读评价能力
从低年级的起始阶段开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清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对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朗读,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指的是什么。假如教师不能理解朗读教学法,虽然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朗读的相关概念,但是学生也只能带着非常迷茫的双眼望着老师,最后也不能理解朗读为何物。如果教师经验比较丰富,则善于在此过程中扮演两种角色的朗读:首先是学生们的普通读法,这最接近学生的情况,也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开始绘声绘色的表情朗读。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更好听,为什么会好听,自己如何读才能也非常好听。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总结朗读规律,从而试着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相互比较彼此的优缺点,不仅能够体会出朗读方法,而且也知道了如何评价朗读水平的高低。
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在培育朗读能力时不断提升他们的朗读评价能力。例如,有位老师在指导《雷雨》中的第四自然段时采取以下做法:
师:大家看“哗,哗,哗”三个词陈述了什么场景?表明了什么?
生:它们表明雨很大、很猛也很急。
师:那“哗,哗,哗”能用同样的读法吗?
生:雨越下越大,所以要依次读得更重一些。
师:如何读才能更好地说明雨下得很急?
生:词之间的停顿要读得短一些。
(男女生比读)
师:“渐渐地”的含义是什么?表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大雷雨正从大到小,从急到缓。
师:如何读才能表明雷雨由大到小,从急到缓呢?
生:大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变缓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读得稍慢些,后一个比前一个轻一些。
结束语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来看,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较强的朗读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大朗读锻炼。比如课内训练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这样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诱发学生的思绪,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得人生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2)
[2]王丽梅.浅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学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