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书
【摘要】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着显著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意蕴深刻。本文将在阐释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扼要分析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弊端,并努力探寻解决之策,旨在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增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5-01 作为构成教学体系学科课程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语文长期以来一直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语文不仅是人们用以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知识,其还承担着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与思想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增强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诸如文化知识的滋养、文化氛围的陶冶、文化传统的熏染以及人生实践的体验等都是人文教育的途径。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人文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是一门蕴含语言表达的学科,语言表达的主体是人,这显然将语文的人文性质展露无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有感情的与人交往。其次,有别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初中语文是由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组成的学科,这些文章既有着作者的人文倾注亦有着其对社会,对人生,对情感等的关怀和抒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文章中体会到浓浓的情谊,并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呈现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学生不是机械式的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要针对字、词、句、段、篇,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研究和感受。因此,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就是一种人文教育的体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失误,忽视人文培养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不良理念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以成绩论高低,以分数论优劣。他们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字词的书写默写能力,句段的概括理解能力,而严重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孔子有云:“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忽视人文培养导致的直接弊端就是,语文不是“语文”,即将语文本该具有的激情澎湃与含情脉脉压制在胚胎之中,使得语文简单地沦为了一种技艺之学。
(二)评价方式失误,偏失人文培养
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定衡量,研究表明,一句赞扬,一声肯定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信心满满,还能促进其勤奋努力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中,不少老师只看到学生的分数,看不到学生其他的优点长处,完全沦入了以分数论好坏的漩涡之中。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夫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由不良的行为状态走上健康优秀的道路。由此可见,简单的评判标准实为抑制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表达,严重偏失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可不说是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与此同时,简单的评价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使他们走上机械式、死学硬背式的错误的学习方式的歧途,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扭曲和自我封闭。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要在教学理念中注入人文思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德显然指的是老师的道德品行,即老师是不是关爱学生,是不是能从人文的角度和学生自由的交往,平等的交流。而才则体现在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上,即老师会不会讲课,能不能全面的、多元的、系统地将语文的字、词、句、段、篇演化成一种情感、一种寄托、一种启迪。要在教学理念中注入人文思想,我认为,就是要从德和才这两方面入手,既要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和学生以朋友的口吻畅谈一下各自心目中儿时的“百草园”或“三味书屋”,打开学生学习的窗口,营造学习的气氛,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教学。如此,从自身感情出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变得更好。
(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总结起来即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人文教育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如针对《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故事,老师要极力为学生传播女娲造人的贡献精神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对人性,对文化的思考。二是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俗话说:“老师引进门,学习在个人。”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是大有帮助的。如在教授《背影》一文时,老师就要努力引导学生对于父爱的体会,特别是引导学生之于父爱和母爱的区别,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的伟大。
(三)要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关怀
评价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这是不言而喻的。针对那种以分数,以成绩作评价的现象,我认为,优化教学评价标准势在必行。如何优化?这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这就要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如在评价学生学习《陶渊明记》的成果时,就要看到不同学生的学习侧重点。有些学生的文言文功底较好,就要从他们对字句的掌握方面评价;有些学生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抱负掌握较好,就要从这一方面入手评价;而有些学生对世外桃源有着独到的认识,就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为了自己的世外桃源而奋斗而努力。
总之,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增强人文教育意义重大。面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的失误,导致的忽略人文精神的现象,如何在教学理念中注入人文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关怀就显得不言而喻,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红.渗透人文教育,达成语文课堂三维目标[J].軟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
[2]刘天会.对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建议[J].考试周刊,2013,(55)
[3]李甫.浅谈如何确立初中语文文本的教学重点[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8)
[4]刘双霞.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