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的正确运用

2014-05-30 15:29吴芝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材料

吴芝兰

【摘要】隨着课改的深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史料教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但在基层中学特别是乡村中学往往出现这样现象:由于实际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教师还是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灌输法,不屑、不愿或是懒得作改变,认为原有的做法更易取得高分,还有些教师尝试着依据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史料教学,可是却又出现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新理念下史料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关键词】重视史料的运用了解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46-02 史料在表面上有多种形式:手写的,印刷的,图画的,碑文,实物等;从价值上看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它们是构成历史的材料,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更是重视史料教学,甚至认为在教学中史料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那么新理念下史料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史料的运用

首先,史料的运用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历史的一般技能、探究精神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为史料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看原始的文件,图片和数据资料等,通过运用史料,学生多少可以学到一些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方法,理解到他们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既培养历史的一般技能,又自然而然地、直观地掌握课本的结论,而不用如传统教学那样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以选修课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部分为例:(资料出示)克伦威尔在组建军队时“特别注意细心地挑选那些信仰宗教的人参加他的部队,……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把公共的幸福当做他们的目标,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得更为勇敢。”用“为数不多的正直忠廉者,胜过数量上占优势的乌合之众”。“名门望族出身的人担任骑兵队长固然很好,但是,要知道出于推进事业的需要,为什么平民出身的人就不能担任呢?让身份较高的人来任职固然是好,但让那些有能耐、忠实可靠、诚心诚意的人来任职是最好的。”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在议会军与王军作战屡战屡败之时,克伦威尔的“铁骑军”为什么却能屡战屡胜?——这时候,只需引导作简单的资料信息分析,不难得出以下几点:

1.与克伦威尔的铁骑军的组成有关。(多为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2.这部分人笃信清教,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

3.铁骑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

4.克伦威尔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军事才能。

这样克伦威尔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自然得出,同时让学生明白历史的结论源于历史史实,不是主观片面的,毫无根据的,而要得到历史真实,就要去寻找,去探究,去甄别,而非过去的纯粹死记硬背。不仅如此,还能提高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

其次,史料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他就能把自己的各个感官调动起来,思考识记,思维的效果能够达到较好的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常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趣味性或探究性的史料,让历史变活起来,总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的效果。再以选修课克伦威尔一节导入为例: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水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呢?——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了解克伦威尔的兴趣,使历史人物有生气和时代气息,课堂气氛立刻就被调动起来。课中配合教学使用同样能起到良好效果,有时只需一个简单的图片,如人民版必修二的P122,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漫画),形象生动地把苏联三十年代建设时期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表现出来,一个形象生动的漫画胜过一大段的解说,教师只须让学生看看这个漫画,学生们的印象定然非常深刻,教学目的轻松达到。

再次,可靠的史料作为一种历史证据而存在,有助于传达历史的真实感,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真伪)等问题的认识,使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例: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一课中罗斯福生平的简历介绍,小图片展示等,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使人物形象丰润、完整;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破坏性的图片,数据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心理震撼。

二、了解问题所在

虽然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用很大,但如果运用不得法,则会适得其反。运用史料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地甄别谨慎地运用材料,才能有助于认识历史的进程。只有将史料与广泛的历史本身联系起来,历史史料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史料运用得过多。

现如今多媒体的应用加上网络上获取史料便捷,容易导致史料在教学中的滥用.细心研究会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包括印在教科书上的和资料册中的文献,实际上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史料特别是先秦文献,学生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而有的资料描述却又过于简单或无意义。从整体上看,一节课45分钟时间,如史料使用过多、较难,都会使学生感到麻木、累,厌烦,逆反,自然谈不上激发兴趣。而单纯为引发兴趣而过多使用漫画,统计数字之类的史料则大可不必。

2.对史料的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确切、不完全、有偏见的、甚至是因私利而加以歪曲的。因此要教学生对史料进行识别,学会批判地运用史料而不是解说式地运用史料,一些史料可能要比另一些史料更可靠,更有价值,有些材料完全是伪造的,不可靠的,证据可能仍有用的,而可靠的证据也可能没用。另一种情况是,史实无误,真实的,但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没有什么作用,或者答案与对材料的分析思考并无关系,对教学目的无帮助的材料应果断摈弃。

3.最有趣的材料并不总是最有用的。

如之前所述的过多使用漫画等史料,会减弱作用,另外,有些史料在引起学生兴趣后,针对材料所提的问题与思考没有联系,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就是说在史料运用的过程中,常出现与教学目的不相符的情况存在。

4.史论脱节

“论从史出”先有史后有论,史论脱节在中学生中是常见的现象,反映了我们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虽然有些学生在答题时,答案中既有史也有论,但往往是生搬硬套,对史实和和结论的本质联系并无深层的认识。

了解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对症下药就容易。

三、对症下药

1.首先,精选材料(新授课使用材料在精而不在多)选择可靠的史料,本着“论从史出”原则,史料不可靠,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不仅教师要在课前收集,甄别史料,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史料,掌握甄别史料真伪和整理史料的能力,毕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选择材料在考虑必要性的前提下可偏向有趣味性的,既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又能使课堂氛围轻松而活跃。另外,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把一些有用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做成资料库,这样需要时才能随手可得。

2.精心设问,针对史料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师的选择(以教学要求,以更好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为宜)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渐进性,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史料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以必修一《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为例,我们要让围绕着教学的难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选择史料,提出问题,更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教学任务:

材料一:“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敌人面前挑起内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表层结论:没有乘胜打击敌人。

材料二:“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结论:军事领导失误。

材料三:“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銀行)。”

——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问题理解:

如何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容易得出如上的表层原因,但须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得出材料所包含的深层历史信息:主观上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可借借鉴的经验,决定屡屡失误等。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有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反对,还有外敌普鲁士的干涉。而这一切又折射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这一最根本原因。这样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剖析不断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教师在挑选材料时就要考虑到问题的设置,不是为提问而设置,而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问。这就不仅需要考虑问题所涉及的答案内容,而且需要考虑史料的可用性和所提问题的类型和难易度,使提出的问题与史料自然契合并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培养解题能力。

3.充分利用教科书中已有的史料

课改后的教科书中都配有大量的史料,如人民版中的图片知识,资料卡片链接,学习思考,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绝大部分材料是精选的,都可以与教学结合,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理解材料,运用材料,立足于课本,未必要舍近求远。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J]《历史教学》, 2004年第7期.

[2]龚爱琴. 《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

[3]朱筱新. 《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新民. 《英国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P]. 《国外学科教育》,2001年.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材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史料二则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最美材料人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材料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