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铁路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2014-05-30 10:48:04付联志等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合作

付联志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也得到很快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区域合作热”的浪潮。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其发展对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研究泛亚铁路的建设背景的同时分析了泛亚铁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大湄公河次区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泛亚铁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诞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加快了发展速度,并且波及到了我国的西南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的选择。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也不断拓展延伸,区域内各国积极合作,通过修筑基础设施来加强彼此合作,泛亚铁路的修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亚铁路的概括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指包括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中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和泰国等六国,它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的结合部。该次区域拥有多种地理特征和多种气候类型,还有丰富的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但是次区域交通不发达、国内消费不足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次区域的发展,使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主导及六国政府的认可下,建立了多方面合作的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该合作机制分为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议两个层次,每年举行会议,并向各国部长级会议做出报告。

泛亚铁路是一条经过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最后抵达新加坡的“铁丝绸之路”。它的路线分为南部、北部、南北部和东盟4条。其中连接东盟与中国的铁路都以昆明为起点,有东线方案、西线方案和中线方案。

三、泛亚铁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泛亚铁路带来的机遇

1. 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与东南亚多国接壤,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受地理位置影响,云南交通不发达,运输能力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泛亚铁路的建设,将云南的各个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货物的流通及贸易的发展。同时区域内各国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程度低,而泛亚铁路的建设将提高区域内各国的运输能力,使其丰富的资源能送往东西亚和欧洲,带动其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 加强次区域与欧洲和东盟的交流

泛亚铁路把亚洲和东南亚的铁路网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亚欧大陆桥”。泛亚铁路的建设,将加强次区域内各国与欧洲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3. 降低海上通道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石油作为一种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由于次区域石油稀缺,各国每年都通过海上运输向中东进口大量石油,运输途中必定经过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政治、军事的稳定与否严重影响着次区域中各国的发展。而泛亚铁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石油的运输安全。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困境

1.各国国情差异较大阻碍了合作的深化

从静态角度来看,次区域内的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是典型的南南合作。因为同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在需求上都相差不大,对外都有较强的贸易依赖,导致各国具有对内竞争的特点。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为主,都缺乏先进的技术,彼此在国际市场上还是竞争对手,这严重影响了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和凝聚力的形成。从动态角度来看,次区域中的各国在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上水平差距太大,不利于合作机制的深化。

2. 环境保护压力大

区域内各国拥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这是他们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但是在开发水利、矿产和林木资源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争议,不利于次区域的发展。随着泛亚铁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到途经地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这也成为发达国家指责次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又一大证据,严重影响了次区域的深化合作和发展。

3. 外部环境复杂

因为区域内各国大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且发展所需资金稀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际组织提供资金,使得次区域合作中出现外部主导的现象。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是湄公河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捐赠国,对区域内各国进行了资金援助,在区域内有较强的话语权,而为防范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日本在外交上进行了一定的干扰,这影响了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机制。

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在泛亚铁路的建设下,次区域内交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其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严重制约次区域发展,因此不但要加大区域内交通的建设,还要加大区域内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区域内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各国应加快湄公河的水利资源的开发进程,以此带动电力行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来带动旅游的发展,使区域内丰富的人文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区域内各国还可以将铁路、航空和水运纳入合作机制,开展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覆盖次区域的完善的交通网络。

(二)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支柱产业

区域内大多数国家所拥有的资源都比较接近,且产业结构又非常相似,都是以第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各国主要是通过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难以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国际分工。因此各国在利用自身丰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别国所没有或较弱的的方面,来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如柬埔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模仿泰国,将其构建成为一个旅游大国,通过吸引国内外游客,来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区域内各国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来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就可以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国际分工,那么区域内各国也就不用彼此成为竞争对手。同时区域内各国在保障一定自主权的基础上鼓励对外投资,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人才,来带动经济发展。例如,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资金,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供给。

(三)加大科教兴国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栋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让科学技术成为推動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区域内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外国对其的援助资金,增加对国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广度和投入深度。尤其是随着泛亚铁路的建成,会极大地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的发展,所以区域内各国更应该做好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准备,应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物流领域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物流人才。只有专业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次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发展,推动次区域内各国经济健康的发展,让国际贸易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为推动区域内各国间的物流合作奠定基础。

总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关系到区域内各国的未来,次区域内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早日解决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摆脱贫穷的困境。同时中国,特别是云南省也应积极投入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行列,使其成为次区域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并由此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讴.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N].人民日报,2008-03-28.

[2]田刘稚.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J].云南社会科学,2012(07).

[3]刘稚.泛亚铁路建设的由来与发展[J].当代亚太,2009(08).

[4]王勤.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3(04).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合作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7:04
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策略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08:40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5:06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9:18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19:44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