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海燕
【摘要】幼儿园课程赋予了环境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在环境创设中,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开创一条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
【关键词】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23-01 如果说幼儿园课程是一幅蓝图的话,那么它不应是早已被人绘就的,而是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教育過程中不断绘出的,是随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往过程而不断展开、调整,不断发现、探索的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课程,因而课程是不断“生成”的。
幼儿园课程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内容的安排,而且包含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多种小环境,如家庭、社区等。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赋予了环境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使一切方案活动都以环境的创设为基础,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创设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
在瑞吉欧所倡导的建构性学习中,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从课程设计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具体来说,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为由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如果环境中的某种要素成为幼儿谈话的热点,细心的教师就会引导幼儿讨论,以商定是否将这一主题发展为方案。例如,“车”的方案活动源自于来幼儿园的马路上,每天都有许多车辆行驶,车的外型、颜色、品牌以及车的构造与用途都引起了孩子们的关心和疑问。由此,车在孩子们的手里,从真车到玩具,从特殊材料到黏土,再转变成纸盒、纸。转变成造型不同、用途各异,一个“车”的方案一步步的深入发展着。“小水坑里的智慧”的方案活动产生在雨后地面的小水坑里。马拉古奇曾说:“如果成人不加限制的话,这一池的积水可成为一个让孩子尽情探索的世界。”的确,孩子们在水坑里发现了光与色的变化、水的透明性和水中倒影里的另一个世界,他们惊诧、好奇、兴奋,他们把小水坑里的探索活动不断加深、拓宽。
另一方面表现为由课程创设环境。因为方案活动发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环境的支持,而且环境创设的是否合理将影响到方案活动的进行。比如在“人群”方案活动中,为了体验人群的川流不息,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了一个拥挤的环境,使教室的墙壁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广场,幼儿组成人群,每个幼儿扮演着一种身份,在人群中穿梭行动。
幼儿的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和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分析、统计等能力。当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良好的环境引入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幼儿与教育活动的互动,能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同时,幼儿给予教师的启发、启示、和教师帮助幼儿进行的知识经验的整合,又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积极良好的互动效应。
二、环境创设服务与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实施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每个孩子的发展,培养儿童个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具体化的表现。它突破了集体上课的局限性,为幼儿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在新的环境资源观念指导下,我们发现幼儿教育资源就在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它,活动区的内容、材料都可以从农村丰富的环境中获得。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利用自然材料,放手让幼儿在自然界展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为幼儿开展了角色区、结构区、美工区、探索区、户外体育区、表演区等。在区角创作活动中让幼儿亲身实践、认识社会和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比如,教室的墙面上有一个“小小气象观察站”。在这个插入式表格里,幼儿用文字、图画和数字记录着每日的天气情况。小小气象观察站引发了幼儿对气象的兴趣与关注。他们不仅学会了从手机上、报纸上、广播里了解天气情况,还在观察中发现了各种有趣的问题。如:“风从哪里来?”“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有的时候天气冷,有的时候天气热?”等。到了月末,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看!这个月晴天有14天,雨天有6天。”
又如,一次区域活动中,小朋友正在做标记。小雨发现水彩笔画在水杯上的感觉是滑溜溜的,不管她如何努力在线条上添加颜色,但涂上去的颜色总是淡淡的。叶子拿了一张图画纸,呵!水彩笔立刻在图画纸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痕迹。水彩笔在不同纸张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使幼儿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主题“有趣的纸”就产生了。小朋友从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带到幼儿园。教师就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巧巧纸张厂”,为幼儿创设资料展示的空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经验加以提升。区角活动的交流应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大多数幼儿已积累了相关的探索经验),如:“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为什么这天平老是要倾斜?”“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确的取出来?”着眼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在师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即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情”,使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欲望。
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中,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明确增加、减少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走出我们在材料投放和设施建设上盲目的局面,开创一条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