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飞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通过改变现在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想象;需童工教师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之中,为学生点燃参与的激情;需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开拓参与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实效高效。
【关键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有效实效
低段的语文课堂,学生学习起来津津有味,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段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无话可说,很少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参与互动。
我校是一所城郊学校,大部分学生为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农村教育落后,自幼没有完成良好的语文原始积累,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得不起劲,老师也感到费时费力,课堂效果很不理想。尤其在学生口头表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针对上述这一问题,我对本校五、六年级同学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意识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太难,不会,所以不举手回答;觉得课堂教学太没意思,懒得参与,也没有兴趣去参与;学生胆子比较小,想参与,但怕做得不好,在同学面前丢脸,不敢尝试;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节课不能从始至终的主动参与。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调查的一组数据(取同年级五个班级的平均数):
综上述原因和表格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主观意识上很想参与,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参与意识的薄弱到最后的不想参与的一个过程。
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予学生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要一改老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的教学作风,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不要端架子,板着脸。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题,多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等角度思考问题,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2.提倡“生活即知识”。“大课堂”观念提倡“生活即知识”是很有道理的。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思维的想象,学习起来也更加的容易接受。只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堂的有意、生动、有趣,才不会感觉生活和课堂学习索然寡味。
我们还可以走出课堂,做些学生感兴趣的访问、小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的社会课来丰富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配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的做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大地调动起来了,有了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这个时候,老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否则前功尽弃。
1.设置情景问题,轻松走进课堂。在教学《趵突泉》这片文章时,我设计几个问题,轻松导入新课。
谈话:孩子们,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指名说)
这些地方美吗?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美在哪儿?(一两个学生)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想看吗?
配上音乐,出示图片(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济南,我这样设计,配以柔和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济南,感受济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性明显提高。
恰当地设置情景,是培养学习主动性参与的很好方法。针对文本,或要探讨的情景,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当然问题要设计得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即不能深也不能浅,还要有趣味性,要有梯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不能一棍子打死。
2.设计“热身”活动,调节气氛。上课伊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神经兴奋起来,将他们的瞌睡、冷漠、无聊等不良做法和情绪全都赶跑,让学习气氛愉悦起来。可以用5分钟的演讲、故事、表演唱、谈话等等手段调起他们的兴趣和胃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觉得开始上课了,就得一板一眼的,这样学生就什么都不想学了。
有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参加县教学大比武,可是却因疏忽而错过15分钟的时间,到会场看到评委和孩子们严肃的神情,我一下子紧张了,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起来有劲吗?脑子突然一闪,我应该调节课堂的气氛。我开始与孩子互动:互动很简单,我说“左”孩子要做“右”的动作,我说“坐”孩子要“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游戏虽然只有3分钟,但是整堂课孩子主动参与性提高了,这正是我愿意看到的,课堂效果也非常的好。
3.刻意求新,激发学生兴趣。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音乐……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手段,如读书交流会、故事演讲、范文欣赏、师生合作、小组交流等。在活动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被参与的快乐,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学生得到了关心和鼓励,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5.小组竞赛,刺激学生参与。一节课,学生的有注意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从始至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例如在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熟练;谁读得最响亮;谁读得最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能概括全文;谁的发言最有创意;谁的学习方法最有效。
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意识就始终不会减弱,反而节节递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也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