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设探析

2014-05-30 00:46姜晓娜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多元智能英语教学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历了诸多的挑战和困难,也引起了学者和专家们持续不断的研究与关注。教育生态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失衡状况,造成了教学效果的费时低效。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都应该发生重大转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生态因子的平衡,促进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实现。

关键词:多元智能;生态课堂;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姜晓娜(1981-),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 开封 475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49-02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总体来讲还不够高,外语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致不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2年起教育部发起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迄今为止,大学英语改革已有十几个年头,但教学改革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已成为我国英语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建构和谐而高效的英语课堂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教育现象,阐释教育发展的规律并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面对英语课堂中的种种生态失衡现象,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人,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而快乐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并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一、英语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系统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大学英语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课堂,重构课堂理念、教学范式、评价模式和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个性、自主、互动、和谐并符合外语学得和习得规律的新型课堂。[1]与传统课堂不同,生态课堂的目标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构建知识,并最终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生态课堂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课堂诸要素的平衡发展,教师、学生、环境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维持课堂系统的整体动态平衡。

二、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现状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交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动态平衡的关系。然而,在大多数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却存在种种失衡现象,并最终导致英语教学效果的低效。

1.教学效果评测形式与教育生态目标不平衡

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应付语言考试为目的,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考试为最终目标,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据调查资料显示,85.3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或者研究生考试,仅有11.0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学习英语,还有3.42%的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两年的大学英语考试,拿到英语课的学分,最终顺利毕业。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向考试做出倾斜,课堂内容中灌输四、六级考试相关内容以及英语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长时间受到分数的压抑,逐渐对英语课堂失去了兴趣,课堂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2.环境生态失衡

生态学认为,耐度定律是指生物对于它生存所依赖的各种复杂条件中的一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度,或是质量上的,或是数量上的,是有限的,“过”和“不及”都是对其有害的。最适度原则是指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能突破阈值,超过最适度范围,否则就会影响其发展甚至生存。最适度是生态因子质和量统一的结果。[2]然而,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违反了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英语课堂班级规模过大,人口密度超出了课堂生态资源的承受力。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大学英语读写译的班级人数最少为90人,最多的达到120人,视听说的班级人数最少为45人,最多的达到68人,如此大的班级规模造成学生和教师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增加,课堂噪音较大,师生难以互动,课堂活动无法开展。同时,每位教师都要教授平均6个班的课程,读写译教师要面对540~720位学生,视听说教师要面对270~408位学生,作业批改任务艰巨,学生反馈和教师纠错难以顺利进行,课堂生态系统中师生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违反了教学规律,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最终的教学效果,阻碍了课堂生态系统有序而健康的发展。

3.课堂生态主体地位的不平衡

在如上所述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中,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上课不停地灌输知识,课堂依然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练习的机会甚少,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更是难得一见,师生主体角色错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更多地依赖于教材后面所附的教学光盘,成为光盘的播音员。此外,出版社为了迎合教师省时、便利的需求,给教师准备了丰富而完整的电子教案,进一步助长了教师的惰性,多数教师的授课缺少了备课环节,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专业发展潜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电灌式”教学生态环境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为客体,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反馈,无法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不能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设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的基本结构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3]加德纳的观点打破了传统智能观念:人类的智能具有一元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单一的、量化的评价手段对个体智能进行评估,他认为,人类的智能具有八大类: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八种甚至更多的智能,我们可以用这些智能完成任何类型的工作”。[4]多元智能理论挑战了传统的以IQ来分辨人的智能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好学生”与“坏学生”的界限,主张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关注差异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与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同时,在笔者对所在学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96.37%的学生认为,与知识渊博的教师相比,他们更欢迎既有知识又会教学的教师,而“会教的具体化就是要关注学生差异,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5]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说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可行性。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现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智能特点,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才能改变课堂生态失衡状况,维持课堂生态的整体平衡。

1.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教学中学生把考试放置首要地位,忽视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再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而是要观察学生在哪方面更聪明,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21世纪大学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Dont Say Goodbye为例,笔者首先调动同学们的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播放了由姚明代言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熟悉姚明的同学对这个广告并不陌生,从而拉近了他们和话题的距离。其次让同学们对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发挥他们的言语智能,并让他们用讲故事、角色扮演或者展示等方式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残害动物的行为(言语智能、人际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最后引导大家谈论关于如何保护动物的措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而是“有血有肉”的对社会热点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的讨论或表演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增长,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并最終淡化了他们对于考试的焦虑。

2.依据学生的智能对其进行分组

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违反了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英语课堂班级规模过大,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依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就十分必要,把看似一盘散沙的学生们分为八个智能组,既便于管理又发挥了同学们的特长。如:把语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分为一组,发挥他们的语言智能;把擅长音乐的同学编为一组,发挥他们的音乐智能;把运动能力发达的同学分为一组,发挥他们的肢体—动觉智能。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的智能组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优势智能,让同学们在平等而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克服英语学习中的自卑心理,这样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学习者的发展,倡导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突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与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相比,形成性评价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教师要改变我国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考试决定一切的传统评价方式,寻求多元化的更真实、更公正的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如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讨论情况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全面、更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以大大提高,并最终保证了英语学习的高效。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是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种种生态失衡状况的一剂良方。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互相依存,和谐互动,课堂效果明显,课堂生态系统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彪.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9):103-104.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

134,138-140.

[3]Gardner,Howard.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83:32.

[4]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9.

[5]Armstrong,Thomas.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张咏梅,王振强,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5.

[6]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多元智能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