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的新视角

2014-05-30 00:22赵倩
东方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管理以人为本

赵倩

【摘要】高校管理是涵盖多方主体的复杂系统的工程,其首要管理的对象是“人”,是由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构成的管理体系,因此要达到高校管理运行的高效化,必须从新的视角出发,以人本观念为指导,不断提高高校管理层次。本文以现阶段高校管理现实需要出发,着眼于诸多管理问题的解决,把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管理中,将对其内涵及如何在高校管理中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论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管理;人本管理

高校管理有着多维度的类型划分,其划分的基准都是以“人”为中心,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传统的以“事”和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使高校发展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改革需要,缺乏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因此在当今学习型社会大背景下,在高校中实行人本管理,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管理中,要注意处理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要注重激发被管理者的才能,唤醒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提升被管理者的能力,以此使被管理者得到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两者的协同发展。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诠释

“以人为本”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而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可追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是在综合研究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以顺应人性、讲究人情、提倡人和、求得人心的人本管理,激发被管理者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自觉行动的积极性。[1]“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就是在尊重人的自我需要以及理解人本性的基础上,将人置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之上,通过自我发展平台的构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人为本”正在作为高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逐步凸显出来。

“以人为本”的管理又可以称为所谓的人本管理,它是在进行管理和组织活动时将“人”作为中心和重要的资源,着重于如何合理的组织开发人力资源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自身的需求,同时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积极调动为核心,以此能够同时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以及成员个人自我目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一)对“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内涵的领悟

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对“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管理理念内涵的理解是:首先是要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要认真审视人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要有合理的认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是一个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再次是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专家与教授既要在学术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要重视其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高校的人本管理要求高校内部一切与管理相关的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如何选拔人才、教育人才和利用人才而展开,高校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高校的其他资源都应基于应该怎样充分的利用“人”和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2]

简而言之,高校的人本管理就是指在高校管理中把“人”作为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资源,并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着眼于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个人发展,保证学校目标和师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在高校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

我国高校基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创造性将人本管理的理论运用于学校管理中,使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人本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大大发展了我国高校管理理论以及实践,对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人才的创造性。

另外,从高校的自身发展来看,高校教师的工作水平可以说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师管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高校的管理层次水平。[3]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国高校管理实践中的缺失

(一)在高校的外部环境方面,“以人为本”的环境和氛围缺失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的管理者多是偏重于权威性和规范性,刻板而缺少活力,使个人的个性、创造力等难以发挥其在高校管理中的隐性作用。在管理手段方面,限制了教职工和学生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发挥;教学管理方面,教学规定过于标准化、程序化,教师个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在管理方式方面,过多的使用量化的处理,把复杂多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械化同时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会加重,创造性受到压抑。

(二)在高校的内部指导思想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缺失

我国高校管理有着明显的中国特征即管理行为的政府化、管理模式的科层化、普遍存在的管理的上下級关系、利益优先最大化等,这是一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会是一纸空文。[4]

(三)在高等教育管理学术研究上,理论的“人本性”缺失

一般来说,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一定会有多样化的理论来推动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的诞生,以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实践。但是,根据有关的统计分析,与我国“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理念相关的理论的研究大多没有创新性,而且缺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推行的本土化的相关探索研究。

三、重铸高校管理的新思路,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复杂而繁多,有多重的划分标准,但不管从哪方面来划分的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可以归结“人”。高校管理中的“人”是指教职工和学生两方面。因此“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理念的构建就需要从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两方面入手。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在高校管理中,教师的管理必须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满足教师的自我需求,发挥教师管理的自主性,让所有的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高校管理者要理解和尊重教职工,使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的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在学生管理中贯彻人本观念,就是要在高校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本位,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校对学生的态度要由管理转变为服务,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桑成德.政治时代下的利益争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吴艳.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理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3).

[3]宋新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发展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1,(6).

[4]汪怿.大学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高校管理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