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5-30 10:48赵冬梅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示范引领

摘 要:教师只有遵循正确的课程理念,把握合宜的实施规律,适时示范引领,科学合理使用教材,才有可能构建行之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示范;引领;精要

恐怕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师如语文教师那般说不清自己所教学科的“性质”。语文究竟是什么?是工具学科?是人文学科?是听说载体?还是文学创作?各种争议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言简意赅的定义,便是从本质上界定了语文教学的性质与范畴。因此,评定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与否,不妨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多大限度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实践过程。而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实践过程,不妨更多地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的示范引领是否身体力行

大学问家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学习写作的道理,也阐明了人类尤其是孩子模仿的本能,它是进步与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也应该适时地示范演示自己较为完整的答案。因为除了极个别天才之外,创新大都是经过了“模仿—内化—创造”而来的。学生当然知道自己的理解与语言表达不尽如人意,需要提高,即需要教师示范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学生有了可供模仿、借鉴的范本,这样的语文课方能事半功倍,使学生有所收获。

二、教材的處理是否“问题精要”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课文阅读意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其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品味和理解文章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关键点和落脚点,以精要的问题做引领,方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文本,思考问题、组织语言表达,然后更好地内化语文知识。唯其如此,才能最终实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冬梅,1980年1月9日,学历:大学本科,任教学校:大安市联合中学,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示范引领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阅读——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词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