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亮
【摘要】凡用兵之道,以攻心为上。这是古往今来贤者、先哲、英雄豪杰普遍运用的克敌取胜的法宝。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常说:“能洞悉学生的心理,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面对当今的学生,内心世界极其的丰富和复杂,他们时而欢娱,自尊自信,时而又忧郁烦恼,恐惧紧张。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变性与可塑性,教师就要掌握这些心理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容对付,使教育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艺术 班级管理 教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04-01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里强调的“善”,就是指技巧,指艺术性。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机智。如果教育方式不对路,教育内容再好,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对牛弹琴、无济于事。因此,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艺术,以便从容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各种复杂、棘手的情况,提高教育实效。
一、讲究模糊的艺术
中国有句俗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教育不妨来点模糊。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妨这样试一试:
首先,看学生的分数模糊些。教育者应对自己的眼睛重新“调焦”,不要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分数、名次上,因为“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孩子具体的学业成绩”。没有了分数的强烈干扰,也许我们更容易发现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其次,看学生的错误模糊些。调皮、好动、好奇是所有学生的天性,正如有的老师所说:“学生不是这样皮,就是那样淘。”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切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教师不是看管者,不是监工、督工,而是指导者、帮助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只要学生自己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能悔悟的错误,该宽容处且宽容。
再次,师道尊严的意识模糊些。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角色决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督检者,决不是以学生的驯服听话为目的,以惩罚为主要特征。而是一种以民主宽容为特质,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原则。放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迁就。它是教育者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信任被教育者,培养自我管理、完善的愿望和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境界。
二、讲究激励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激励的艺术,不能追求立竿见影之效或者采取保姆式看管,而要善于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说教为巧妙疏导……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要。真正的赞扬正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它是个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人人都渴望赞扬,得到赞扬后就会信心倍增,并且还会爱屋及乌,喜爱赞扬他的人,喜爱给他带来赞扬的那件事。对于差生来说,真心的激励与赞扬更有必要。
三、讲究暗示的艺术
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会不自主地生出一种抵触的力量,不愿就范。心理学家也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最好尽量少使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它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如果当面指责学生,只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恰当的暗示会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我班有几个女学生喜欢做兼职。有一天晚上,一个女同学没有按要求上晚自习,而是在学校门口外卖一些小东西。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怒火中烧,但走近她时我却和颜悦色地说:“其实读书期间做点兼职也没什么不好,可以挣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但在大学这几年时间里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大学时间本来就短,学医要求也高,所以为了挣点钱却浪费了大把学习时间,是不是有点不划算啊!”话音刚落,同学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纪律,迅速把东西收起来,并对我说:“老师,以后不会这样了,要做就课外休息时间来做。”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恰当地运用暗示体现出对学生的鼓励与期待,从而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例子,我采用了角色暗示的方法,唤起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唤起了他们的自我觉醒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我期望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不好管的学生,此时不妨采取一下暗示的艺术。
四、讲究感染的艺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来自外界的一切影响,都要以自身的感受状态,尤其是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肯定或不肯定的情绪状态作为选择的第一反应。也就是说,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驱动性,人的行为是受情绪引发、调动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班主任要善解人意,学会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施爱有加,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引发和调节学生的认知行为。班上有一女学生,放十一假期间受别人影响,不想念书,每次想走就走,不跟老师、班干部同学请假,对室友也喜欢撒谎,不说实话。一次,我主动找她谈了话,语重心长地谈了很久,开始态度有所好转,可没过几天,又开始这样了,最后我向他家长介绍了她最近的表现和想法,同时还说了她的优点,她妈妈立即回应要好好做她的思想工作,也当场给我们赔了礼。学生在家长的劝说下回到学校,按学校规定是要给予严厉批评和处分的,但还是想给她一些机会,所以暂时未往上报,跟她重新进行了语重心长的交谈,只让她写了检讨、扣了学分。该生从心里感激我们,她不再不把老师和班干部放在眼里,能听进老师的话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也非常努力,并凭自己的能力进入了学生会,和周围的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教育工作出版社,2004.4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