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的数学课指出了方向,也为我们的教师备课理清了思路。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精心的设计。老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的教法”,而且要备“学生的学法”;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而且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好每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是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和打基础的时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落实好这一理念,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和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56-01
《數学课标》指出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小学是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和打基础的时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落实好这一理念,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和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 1.掌握并要牢记各年级以及各阶段课程的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就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不会出现数学课堂教学的 “心中无数”、工作上“出力不出心”,工作态度上“应付差事”以及“一团乱麻”、“费力不讨好”的现象。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目标,就容易协调、加强、局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明确好适合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特点,也就是有较强的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工具性的特点,要反复强化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要注重小学生的另一特点:大都是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和事物,具有多动性和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兴趣转移较快的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学习有不可替代性,只有从他们已经感知了的事物和知识进行引导才会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规律,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个时期是成长和大脑逐渐发育的时期,就是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量”上要适当,一步一步的逐渐增加,否则出现“因咽废食”,“消化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把握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 “了解”、“理解”、“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信心,从而影响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4.利用生活中的原形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教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听到。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门卫、操场、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个场所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综上所述。这几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经我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协调和综合运用,加上其它的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张秀清(1974-),女,内蒙古丰镇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