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听力障碍学生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思

2014-05-30 23:15:58赵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聋人德育课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本文从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聋人德育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德育课课堂教育目标层次化、教育内容专业化、教育方法多样化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聋人 德育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8-02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1]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约5200万,其中聋哑人约1770万。与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相比,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聋人,特别是未成年聋人的犯罪率却呈上升的趋势,其中16—17岁为暴力犯罪的高峰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缺少适合聋生身心特点的德育教育体系,是聋人出现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大环境下,残疾人的德育教育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残疾人学校德育教育,通常参照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残疾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特点不同于健全学生,使得德育教育从内容到教育结构、模式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势在必行。从中等职业学校聋人德育教育实践角度出发,探讨聋人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课课堂教育目标层次化

目前聋人的德育教育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聋人学生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和面对社会的教育。德育教育工作似乎淡忘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须从基础抓起,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以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为基础,这便导致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制定适合聋人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德育教学目标,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德育目标分解,形成从规范教育、道德教育到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循序渐进”式教育目标,使其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德育课课堂教育内容专业化

聾人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使用手势语言交流,形象思维发达,逻辑和抽象思维相对差。故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很难实现聋人德育教学高标准和低起点有效结合。这就要求将聋人德育课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分层次,形成专业化教学内容。

(一)横向上将德育内容分类。系统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健康教育、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模块,在每一模块中又包含多个专题。如思想道德模块包括感恩教育、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等专题。

(二)纵向上将教学内容层次化,分理想教育、原则教育和规则教育。[4]理想教育起激励作用,道德原则教育起指导作用,道德规则教育起约束作用,三者密不可分。聋人的道德教育要立足于道德规则的教育和道德原则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此之上开展道德理想教育。

(三)提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以价值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工作中往往缺乏荣誉感与责任意识。教学中可以设置道德两难困境,通过暗示、鼓励、询问、集体讨论等方式, 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帮助其建立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三、德育课课堂教育方法多样化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针对这一基本要求,提出应用四步循环教学法、专题式案例教学、心理与德育课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四步循环教学法”在德育课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最终是要将学生塑造成真正的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中强调学生是建立在主体性基础上的对于道德的理解与领会,教给学生道德上的“智慧”。教学中尝试将“四步循环教学法(知晓—理解—评价—行动) ”[5]应用到针对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教学实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及建构主义学习等方式的教学。以感恩教育为例,首先,用一则《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引出感恩的概念;其次,通过《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扭曲的亲情》等案例理解感恩的作用;再次,通过《护蛋别动》、《亲情小测验》、《感恩之旅》等活动评价自己是否真正做到感恩;最后,通过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制作感恩卡的行动培养感恩、表达感恩。

(二)专题式案例教学

针对学生逻辑和抽象思维相对较差的特点,从问题出发,使用项目教学。通过分析生活中典型事例,解答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充分体现“回归生活的教育”模式。

(三)心理与德育课课堂教学的结合

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着眼于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进而带动心理素质的优化,为更高层次的品德结构奠定坚实基础。在德育课课堂教学实践中,引用角色扮演、心理测验、拓展训练、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心理游戏等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开设“结合课”[6]性质的德育课程,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实现德育教育的最大价值。

综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角度浅析目前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聋人德育教育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建议,希望为残疾人学校的德育教育课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残疾人事业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03月28日

[2]谢永灿. 未成年聋人犯罪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8,4:18-20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4

[4]汪建兵,申笑梅,何新林. 试论学校德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61-62

[5]余祖光.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 职业技术教育. 2007,28,20-24

[6]程肇基,陈红萍,邓志军. 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2005,5(17):10-16

作者简介:

赵星,1981年生于辽宁辽阳,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聋人德育课中等职业学校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至爱(2017年11期)2017-12-25 08:39:20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4:21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3:29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
文教资料(2014年5期)2014-08-18 0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