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学法衔接案例——总结归纳的体验

2014-05-29 01:53◆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9期
关键词:氧化物学法规律

◆葛 苹

1 案例背景

教学分析 笔者任教于上海市一普通高中,学生入学考试化学平均分51分(满分60分)左右,有较好的基础。进入高中学习以后,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学习太难,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化学加一的人数维持在10~20人,会考通过率仅有96%左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做好初中和高中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

高一新生处于学习化学的转折阶段。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对知识和科学素养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开学初对高一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重中之重。上节课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了第一个学法——物质的分类,以免各个知识点因概念不清楚而混淆。这节课进行第二个学法指导——总结归纳。

教学目标

1)复习各类物质的性质,推导出各类物质的转化规律;

2)应用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推测物质的可能性质和制取某种物质的可能途径;

3)通过总结归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总结归纳的体验。

2)教学难点:物质的转化关系图。

2 案例描述: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引言】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有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有关知识,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类物质的组成有严格的区别。但各类物质间有一定的关系:或能相互转变,或能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

如:(请学生分别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变化的过程)

1)C→ CO2→ H2CO3→CaCO3

2)Ca→CaO→Ca(OH)2→CaCO3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完成。)

学生甲:

C+O2→CO2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H2O

学生乙: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讲解】通过上述反应过程得出图1所示关系。

【思考讨论】请大家回忆酸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1)Fe+H2SO4→

2)NaOH+HCl→

3)MgO+HCl→

4)HCl+AgNO3→

学生回答后,如图2所示。

【思考】请大家再回忆碱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1)CO2+NaOH→

2)NaOH+CuSO4→

3)Cu(OH)2+HCl→

学生回答后,如图3所示。

【思考】请大家再回忆盐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1)BaCl2+Na2CO3→

2)Fe+CuSO4→

学生回答后,如图4所示。

【小结】这是我们复习的第一个内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转化规律。

【板书】

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常见物质转化规律

【讲解】当然我们在运用规律写方程式时还必须考虑具体反应过程所需的条件。如用金属单质与稀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考虑反应能否进行。再如,反应如属复分解反应时,应根据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即生成物中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反应才可进行)。

【过渡引言】接下来我们继续再看:(挂出各类物质关系图)上述关系图除了表明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外,还有其具体的应用,如可以帮助我们推测物质可能有的性质和制备物质可能的途径。

【板书】

二、各类物质转化规律的应用

1.推测物质可能有的性质

【讨论】以CO2为例,推测非金属氧化物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并完成练习1:

以CO2为例,推测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即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从关系图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非金属氧化物有下列化学性质:

1)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2)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结论】在各类物质关系图中,每种物质与其他物质间有几条连线,一般来说,这种物质就有几种主要化学性质。

【讲述】此外,还可根据关系图推测制取物质的可能途径

【板书】

2.推测制取物质的途径

【思考】制备盐有几种途径?

【自答】可以从转化规律图中找一找。

【讲解】因为我们从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中归纳出来的十个变化规律的结果都有盐的生成,所以它们分别是制取盐的不同途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完成思考4。

【结论】根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的确可以推测制备某种物质可能的途径,但还要考虑实现反应的条件,而且在生产中还应根据原料、成本、设备等条件来选择最佳方案。

【练习】完成学案练习2(完成有关硫的相关转化方程式)。

【小结】

1)各类物质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学习,但不可把它们绝对化,更不能任意扩展。具体判断某一反应能否进行,除了通过反应规律进行判断,有条件的还可通过实验或查阅文献资料再得出结论。

2)通过关系图,我们可以了解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并应用关系图,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掌握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业】学案剩余题目。

3 案例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降低了初入高中后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启示。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决定一节课的成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节课通过后来的练习和学生表现,看到很好的成效。

2)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框架图,它是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的法宝。框架图的构建过程就是一个对知识的梳理﹑分类和理解的过程。本课中,通过几个初中常见酸碱盐题目的知识回顾练习,逐步形成以物质类别相联系的知识框架图,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八圈框架图。

3)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师。本节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框架图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硫的转化关系图相关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得到成功的体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初高中衔接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从初中知识入手,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畏难情绪;其次,通过归纳总结方法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对繁杂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再次,通过对框架图的运用,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获取未学的知识;最后,练习时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氧化物学法规律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相转化法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细说『碳和碳的氧化物』
氧化物的分类及其中的“不一定”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