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2014-03-24 01:42张英魏玲张镭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驱动信息技术

◆张英 魏玲 张镭翕

作者:张英、魏玲、张镭翕,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研究(650091)。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绝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它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指导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传授者”“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辅导者”,从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当今的“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学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多要求和近乎全新的挑战。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何目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难以提高,学生渴望改善现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这与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多数保持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有关。新时代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眼光来审视教学,迫切需要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2 核心概念界定

1)以学生为本(Students-based):“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并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选择性[1]。

2)任务驱动(Task-driven):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成果[2]。在教学中,这是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根据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而设计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3)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 mode):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方法[3]。它是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桥梁,包括教学思想(或理论)、目标、条件、程序、评价等要素。

3 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作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为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笔者对当前普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际进行了调研。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修过和正在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63名学生进行随机访问和调查,有83%的学生表示希望优化改革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4%的学生希望彻底改革现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优化改革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而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并未被全部否定,表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通过调研可知,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采用的是“原理—方法—任务”的授课方法。即教师首先在教室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原理,然后操作演示部分实践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课后完成;当有必要实践操作时,教师会安排下次课堂带学生到机房进行实践练习,最后进行作业考评。这种现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但通过调研和实际参与课堂教学考察可知,现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弊端:1)学生练习与教师讲解和演示时间间隔较长,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2)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学习需求关注不够;3)教师在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价学生方面还有待提高。

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 同时通过调研了解了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一些内外因,为后续优化任务驱动式模式探索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内因可归纳为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外因可归纳为外界学习条件、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师的指导、实践时间、考评方式。

4 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及特点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一定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现了学生为本,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其实施策略要求: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功能应该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提倡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5];3)转变考核方式——基于自主学习,考核方式应该转变为多方式、多渠道的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比重[6]。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为教学模式,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能力考核,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任务驱动到任务完成,再到总结评价,都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完成意义建构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7]。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当前采用的“原理—方法—任务”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遵循的是传统的五段接受式教学模式(即: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8],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做到:1)任务的精心设计,提炼课程的学习目标;2)创设符合教学知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3)新旧知识之间的建构,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4)任务的实施实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学习目标的实现,任务作品的评价、总结与拓展、修正与反馈[9]。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通过反复的“任务驱动”式实践与评价,对作品和成果进行反复修正,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整个任务的实现过程,还能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建构的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也并不是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完全否定,而是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善提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采用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有:1)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明确教学目标与操作目标;4)兼顾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做到因材施教;5)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能够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7)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机制中,科学评价学生,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8)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中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也可以解决当前教学模式的一些缺陷,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不喜欢自主学习,对课堂不感兴趣,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为了混学分而学;课上,师生交流少,教师不能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实践时间少,评价不科学等。并且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又建立了良好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样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它的实际效果是经得起考验的。因此,与传统“原理—方法—任务”(其中“方法”由教师演示)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相比,“任务—方法—原理”(其中“方法”由学生探索)的教学模式显然更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据了解,现在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课堂上采用“目标模式”“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期待有更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真正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对教学事业多一些思考与探索。

5 小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相比,其优点不言而喻,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布置与分配;

2)以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3)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4)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

5)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前进,并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邵晓枫.“以学生为本”教育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4-9.

[2]李景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论丛,2009(22):217.

[3]赵学谦.教学模式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3):72-75.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1):20-23.

[5]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0-101.

[6]马云鹏.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

[7]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108.

[8]杨旭东.E-learning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6(1):19.

[9]高建君.搭建以生为本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自主学习平台[J].中国电化教育,2006(2):54.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驱动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