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屏柱
摘 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为此,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课堂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最重要的品质是敢于提问题,提问题是人类思维的起点,学生在学习中一旦碰到问题,认知和情性心理就会变得异常活跃。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以文革十年相关知识的讲授为例,我这样提问学生:“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但到了晚年,他也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你们有谁知道是什么吗?”这个问题刚刚提出,学生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伟人也犯错?这是他们所想象不到的。经过激烈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而这些恰好是他发动文革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巧妙设置疑问,能够起到调动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意识的作用。
二、开展任务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习本应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活动,只有明确学习任务,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活动中就坚持开展任务型教学,例如,在教学《清明上河圖》时,我把问题细分为多个问题,每个小组解决一个问题,如,第一组探究这幅图的由来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第二组探究宋代服饰的特色;第三组则探究宋代房屋建筑的风格和交通工具的特点;第四组探究古今市场集市的异同之处;最后一组则分析图中的人物特点,推断其职业身份。将任务细化分配到各个小组手中,让每个小组在任务的牵引下自然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保证学生自发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三、采用现代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如,在教学“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大多对长征的具体路线模棱两可。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演示长征的过程,对于途经的重要地点,会自动出现所经地点的醒目标示,并配有旁白讲解。清晰直观的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再如,讲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的纪录片,重现当时的历史盛况,让学生从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影像中,轻松掌握相关的空白概念和历史知识。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寻乌县晨光中学)
?誗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