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专数学教材的不妥之处及改进策略

2014-05-28 10:14蒋荔枝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蒋荔枝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教材则是教学的指导工具,教师遵循教材的科学框架实施教学,会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作为中专教师,应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积极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积极思考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教材呈现;问题描述;聚焦质疑;切入分析;解决策略

中专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用什么数学和怎么用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概念的明晰和表述的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金无足赤,在我多年数学教学的职业生涯中,发现在现行高教版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主编:李广全)中存在多处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对上述问题进行整理,选择了该教材中出现的几个比较频繁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改进策略,供大家参考。

问题描述一: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2集合的表示法

教材呈现:为了简便起见,在使用描述法表示某些集合时,可以省略竖线及其左边的代表元素,用描述性语言来叙述集合的特征性质。例如,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正奇数}。

聚焦质疑:集合的表示方法到底有几种?此处“某些集合”指向不明,到底是哪些集合可以省略表示?

切入分析:教材中明确规定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只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描述法定义:在花括号内写出代表元素,然后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x>5且x∈N}。而像上文{正奇数}这样的表示方法,从定义上看,我们无法知道这是哪一种表示方法,“某些集合”指向不明,到底哪些集合可以这样省略,哪些不可以,从而导致学生在做作业时产生了混淆,最典型的错误就是不等式的解集{x|x>5}常常表示成{x>5}这样的形式。

解决策略:描述法的表示就按照定义的描述来,写成{x|x是正奇数}这样规范的形式。

问题描述二: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4充要条件

教材呈现: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聚焦质疑:是否任意一个条件和结论的关系都是这三种关系中的一种?

切入分析:数学讲究的是严谨性,特别是作为教材,更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事实上,任意一个条件和结论之间还存在着第四种情况:条件p既不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例如,条件p:a=3,结论q:a<1由a=3不能推出a<1,由a<1也不能推出a=3,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决策略:此处添加“条件p既不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的情形可能会更好。

问题描述三: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3.2.1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呈现图1:

聚焦质疑:图1中f(x1),f(x2)到底指什么?

切入分析:f(x1),f(x2)分别为x1,x2的函数值,它们应该分别对应到y轴上的两个数。

解决策略:将图1改为图2。

问题描述四: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3.2.1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呈现:例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取书,顺路将自行车送还王伟同学。小明骑了30分钟自行车,到王伟家送还自行车后,又步行10分钟到学校取书,最后乘公交车经过20分钟回到家。这段时间内,小明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解:由图像可以看出,函数的增区间为(0,40);减区间为(40,60)。

聚焦质疑:开区间不包括端点,这里的图形与区间的表示相符合吗?

切入分析:定义中明确表示区间(a,b)是开区间,图像中对应的端点应该为空心点,但上图中均为实心点。

解决策略:写增区间、减区间时要严格按照区间的定义来写。

问题描述五: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3.2.1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呈现:例2判断函数y=4x-2的单调性。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0,-2),(1,2),作出经过这两个点的直线.观察图像知函数y=4x-2在(-∞,+∞)内为增函数。

聚焦质疑:在直角坐标系中作直线时,所取的两个点是任意的吗?

切入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中作直线时应取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样得到的直线的图像才是精确的。

解决策略:这里改为:“取点(0,-2),(■,0)”更为合适。

问题描述六: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6.2.1等差数列的定义,6.3.1等比数列的定义

教材呈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聚焦质疑: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中的“常”字是否多余?

切入分析:在这两个定义中,这个“常”字是多余的。“等于同一个数”简洁明了,加了一个“常”字,反而不清楚。因为学生会问:除了常数,还有什么数?我们无法回答。

解决策略:在这两个定义中,把“常”字去掉可能会使定义更明确。

以上六处是笔者在多年中专课堂教学中发现、总结和思考所得。希望通过这样对教材的修改和補充,能加强中专数学教学的规范性,从而更好培养中专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整体数学素养。但因是个人观点,定有偏颇与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同仁指正。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其解决对策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处理好四对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