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宇
摘 要:体操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容易出现疲劳性损伤,这种损伤给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一定伤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其运动生涯,本文试图运用科学分析法从体操运动的技术特点和竞赛方式找出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并针对于此,提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主要涵盖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恢复手段,其目的是保护好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体操;运动性疲劳;恢复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运动伤害的一种,由于其成因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导致目前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较少,特别是针对于体操运动员的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成因和恢复手段更是较少。本文试图通过针对体操项目的技术特征和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来探究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的恢复手段,目的是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进而完善体操运动的训练恢复水平,增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取的更好成绩。
一、体操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与能量代谢特点
1.体操运动的技术特点
众所周知,体操运动所涵盖的项目众多,而且体操的技术动作难度大,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高,运动的速度也更快,需要运动员非常灵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衡感。特别是在一些比赛项目上,一套体操动作的完成时间基本在20~60秒内完成,可以说是用时最短,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体育项目了。伴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体操的规则也不断地进行着修改,体操的技术动作也越来越难,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对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和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当中都要面临着较之于其他体育项目更容易受伤的风险。
2.体操运动能量代谢的特点
体操是典型的无氧力量型运动,运动员在日常的比赛和训练当中,其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中,对其身体的能量消耗巨大。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承受高负荷运转,身体对能量的要求非常高,身体长时期的进行着这种高强度运转,身体内部能量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进而影响身体机能的发挥。更有甚者,还会导致运动员的受伤,其中运动性疲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体操运动员在日常的运动中应当及时地补充营养,否则无法保证自身机体的能量输送,进而产生伤病。
二、体操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
1.能量供给储备不足导致疲劳产生
体操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当中,要负荷的强度非常高,所消耗的能量也非常大,其自身机体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身体消耗能量的需求,导致体内的能量储存不足,进而形成疲劳。在长时间的当中,运动员体内的糖储存不足,导致血糖水平降低,进而使神经系统产生疲劳;与此同时,为弥补身体的糖原不足,蛋白质加速分解,为肌肉提供能量,导致尿素大量产生,运动员应对高负荷运动的能力下降,进而产生疲劳感。
2. 体内代谢物与疲劳的产生
由于高强度的负荷训练,运动员身体内的自由基使得身体氧化作用增强,进而导致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这时,细胞极易受到氧化损伤,加深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此外,在高强度的竞赛或训练中,运动员机体的热能快速增加,体温升高,为了使热量散发出体外,机体大量出汗,随着汗液的排出,体内的电解质也发生变化,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导致体内的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进而产生疲劳。
三、恢复体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手段
1.恢复体操运动员生理疲劳的手段
(1)良好的休息体。操运动员才疲劳产生以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休息来缓解疲劳感,增强体力。然而,更科学的方法是将转换肌肉运动的方法作为科学性休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当的其他運动对于消除疲劳感和恢复体力的更加有作用,也能够更快地恢复体力。与此同时,在安排活动性休息的时候应注意,运动强度要小,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不会使已经疲劳的神经中枢更加疲劳,也不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快速恢复体能。
(2)科学的营养膳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运动员在日常的膳食中应注意脂肪的摄入,摄入脂肪量应较少,与此相对,蛋白质的摄入应当更丰富一些。在日常的训练中,应根据训练负荷的不同,适当使蛋白质和糖的配比达到合理的水平。
(3)针刺和针灸。很多实验表明,针灸、针刺和艾灸对缓解运动性疲劳具有非常好的疗效。针灸针刺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穴位对身体进行刺激,进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体内的细胞因子,从而改善机体的甘酸水平,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激素分泌。因此,体操运动员可以在训练后以及平时进行多环节、多点位、多途径的针灸刺激,使身体疲劳能够快速的恢复。
(4)科学的训练。为了防止和减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作为教练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针对不同体质的运动员或者是运动的不同周期,教练员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对运动员的身体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决定休息的时间,保持运动员的体能。在平时的训练当中也应插入一些轻松愉快,具有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样更有利于体操运动员的恢复。
2.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
(1)认知重建和积极思维。研究表明,运动员取得或低或高的成绩可能与他们对成功以及失败的认识不同具有很大关系,在这一心理层面上帮助从事体操训练的教练员应该帮助体操运动员消除以往存在的认知偏见。例如:运动员只看到自己的不利因素,受过伤、失败过、有难度的动作做不到位等等,甚至是过于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教练员应该让他们清楚的了解他们自己伤势的所有情况,从科学的角度,以生理学观点上告知他们的恢复的方法,指导运动员用积极的心态,灵活的思维来克服消极思想,用有序思维来代替杂乱思维,用科学的理性来代替非理智的感性思维等。通过积极的引导,这能够使运动员在面对伤痛和失败时,以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各方面生理和心理困难,大大缩短恢复的时间周期,进而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消除运动员内心疲劳的效果。
(2)科学安排训练,把握训练任务的度。体操运动相较于其他运动具有特殊性,运动员在很小的年龄就开始训练,因此取得成绩的时间也比较早。然而,正是由于运动员的年龄比较小,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在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缺乏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作为教练员,客观的帮助运动员分析客观实际情况,依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找到合理的长短期目标。这样有助于提升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水平,也能够缓解运动员因达不成目标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充满期望,加强其对胜利的心理预期。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减轻心理疲劳的作用和效果。
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性疲劳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是由体操项目的训练特点、比赛规则的特征来决定的。面对运动性疲劳问题,应结合体操运动的项目特征采取相应的恢复手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的生理疲劳,与此同时也能够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科学的恢复方法对于完善体操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保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效芳,高艳敏,杨文礼.竞技体操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及营养补充[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12.
[2] 殷劲,高兴.运动性疲劳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3] 赵元吉,王新华.竞技体操运动员疲劳的诊断和恢复[J].辽宁体育科技,2013(10).
[4] 赵元吉,彭蕾,雷鸣.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恢复手段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9(2).
[5] 黄玉斌.体操新概念: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