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玉
摘 要:数学情境指的是教师依据数学这门课的目标以及具体内容进行创设的具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去主动研究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74-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性与枯燥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那么如何化解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单调性与枯燥性,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呢?情境理论认为:将知识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本文笔者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为题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要有趣味情境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所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事物,而对新颖有趣的事物情有独钟。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这样的图形动态展示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给学生以直观立体的空间感,这比让学生看图片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再出示融各种图形于一体的建筑物,让学生从中寻找各种图形。这样将抽象枯燥的知识教学寓于充满趣味性的多媒体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要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可以有效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因此,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带着1张5元的纸币、1张1元纸币、2张5角纸币与8张1角的纸币前往超市买文具,超市里的课外书是10元3角,圆珠笔1元4角,文具盒5元3角,直尺1元1角,圆规6元,然后问学生这位小朋友手里的钱买相应的物品是否够,够的话如何付款,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再让学生看看手里的钱想买两件物品,能够买哪两件?最多能买几件?小学生大多有过和家长一起买东西的经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这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要营造探究情境
营建探究情境,促进主动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者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从而失去信心,折损锐气。观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表象,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观察和比较是学生参与探索的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创造、发现的机会,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巧妙的处理,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便于比较的学习内容,变教为探,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使他们积极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创造和发现。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取出三角形卡片,观察它们的内角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三角形,并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给三角形命名;然后让学生动手试试,三角形的边各有什么关系,比一比再分类;最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这样引导学生主动给三角形分类,让学生自行探索出多种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数学素质的提高。
四、要创造操作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前我剪了许多的三角形,课上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探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有的用量角器来测量,有的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通过操作所得到的知识,学生记忆更深刻,在学生心中这样的情境既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手工操作课,其乐无穷。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特点,选择正确的情境创设途径。教学只有有效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数学学习的中心任务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997年第3期.
[2] 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