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任嫣
摘要:文章结合分析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政治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问题。
关键词:技校学生;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技工学校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而素质教育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课堂”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探讨之前,先分析一下技校学生的现状及其心理特征。
1.从年龄结构看,技校学生大多在15-19岁之间,从心理上看:自我意识逐渐产生;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呈现出半幼稚和半成熟的“小大人”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寻求独立和平等,另一方面由于意志品格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情绪不稳,容易产生偏激和逆反心理。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了技校学生的对德育的有意无意的抵制 。
2.从生源结构看,技校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且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进入技校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分流后相对较差的一部分。大多数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形成的对政治课的偏见。政治课本身应是一门德育课,但中学的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只以考试为目的来展开,导致了其德育功能的丧失。在学生眼中,从内容上看,政治课讲的是空洞的大道理;从教法上看,单调枯燥的死记硬背是唯一方法。形成了他们对这门课的厌恶和反感心理。
3.从家长的教育态度看,有些学生家长由于自己的小孩学习成绩差、调皮难教育,同时年纪也不大,将其送技校读书的目的是让小孩有学校管、保证小孩不违法、顺利长大就行了,对其学习成绩、思想操行没有要求。这些家长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消极、不够重视的。
总之,上述因素造成了技校学生思想上的较大差距,也决定了对技校学生实施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能是渗透教育。“渗透”是比喻事物或势力逐渐地进入其它方面。“德育渗透”是指施教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凭借一定的载体,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或途径,使受教育者于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渗透的过程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结合,即作为施教者,在德育渗透的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则多半处在不察觉状态。德育渗透的这种非强制性特征能回避学生上述的心理屏障,使德育教育顺利推进。
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利用政治课自身的知识优势进行渗透式教学。技校的政治课教学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教学可以回归它的德育本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应弱化知识记忆的目的,抛弃教师居高临下式的灌输法;追求通过渗透式教学把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意识、观念和品质,把知识变成学生的处事方针和行为准则的效果的最佳化。要有效实施渗透教育,就必须在教学思路上变演绎法为归纳法。要运用各种形式的案例,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感情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诱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其次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也应渗透德育素质的教育。“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可见专业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例如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财务舞弊犯罪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作为财会人员如果不够细致认真,职业操守不严明,将会给自身和企业带来怎样的恶果,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操守。除了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发挥德育作用。比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参观、实训等教学环节都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品德上的要求。以组织教学环节而言,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正确、合理、严格的要求,学生在贯彻老师的要求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最后,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载体。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教育者的衣饰穿着,一颦一笑,言谈举止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那些隐性的不为人们关注的课堂上的细枝末节,往往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干净整洁的衣着,端庄典雅的举止,是教师应有的风度。另外教师渊博的学识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能娴熟以外,还应涉猎文、史、经、哲、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增强自身的人格力量。
总之,无论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还是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人人都应是德育工作者。相信通过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定能促进技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为社会输送合格而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明星. 学校德育与美育工作创新[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 刘 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张楚廷. 素质教育的沉思[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武正林、金宏钦主编.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南师大出社.
(作者单位:广西商贸技工学校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