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媒 精妙切入

2014-05-15 09:52王仲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语言技能小练笔

王仲芬

【摘 要】课堂小练笔是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是架起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能够从经典语段中习得语言技能、在情感交融处提升感悟体验、从情节留白处凸现人文内涵、在拓展延伸处提高习作效能。

【关键词】小练笔;语言技能;感悟体验;人文内涵;习作效能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的部分。”可见,教师如果在教学时能够以文本为突破口,精妙切入,合理安排课堂小练笔,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又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在经典语段处练笔,习得语言技能

教材中的文章或语言优美,或句式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外,还要巧妙地抓住“经典”之处进行练笔。

(一)模仿精彩语段

教材中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是积累语言、练习仿写的极好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词句:秋天的雨把五彩缤纷的颜料都给了谁呢?读一读、划一划。你觉得哪种景物写得最美?美在哪里?然后让学生仿照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进行小练笔。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有了模仿的灵感,下笔自如。有的写“秋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把把火把,摇哇摇哇,摇来了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只小船,游啊游啊,游来了夜晚的宁静”……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语言模仿中,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获取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模仿文章结构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章结构鲜明,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分述部分又以总分段式来描述。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先以总起句概括“鱼多”,然后通过四个“有的”排比句式来具体阐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结构特点,教学时,不妨抓住文本的结构段式和句式特点,分步体会、层层深入:首先,让学生找出总起句并理解意思;然后,在学习分述部分时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之间的连接词语及连接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段落仿写。通过这样的模仿练习,学生不难掌握一些文章的结构特点。

(三)模仿表现手法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范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花钟》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拟人手法,描写了不同的花在一天之内不同的开放时间。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习得语言技巧:课文写了哪几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花儿开放特点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请你也运用课文的写法来写写其它的花。学生通过写话训练,进一步领悟到语言的表现手法,习得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在情感交融处练笔,深化感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若能捕捉文本中的“动情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就能使学生的“情”与文本的“情”相互交融,产生情感共振。

(一)在真情感动处练笔,引起情感共鸣

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因素,总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荡起层层涟漪。此时,如果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就会进入文本角色,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学《给予树》第五自然段时,如何让学生亲历“我”和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可以这样引领:此时,“我”为什么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我”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有什么话想对金吉娅说?请把“我”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此时,学生已进入文本角色,被金吉娅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再通过写话训练,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流泻出感动和对金吉娅的感激之情。

(二)在情感矛盾处练笔,促进课文理解

设置小练笔,既可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和矛盾,又是增进理解课文的一个好契机。如《灰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里去了?”这时,学生会提出疑问:列宁直接问小男孩不就得了?为什么却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灰雀真的会告诉他吗?为了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教师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列宁看到灰雀已经回来了,心里会想些什么?再看看小男孩的神情,列宁发现了什么?此时,列宁又会想些什么?请你当一回列宁,把“你”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在教师的点化下,学生通过小练笔,就能深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化解了心中的疑窦。

三、在情节留白处练笔,凸现人文内涵

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课文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凸现人文内涵的过程。

(一)抓标点符号补白,丰盈情节

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和情感,教师如果抓住这个“点”进行点拨补白,就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灰雀》中有这样两句话: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给标点补白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可以这样设计:你从省略号看到了男孩当时说话是什么样子的?小男孩为什么说话吞吞吐吐?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从感叹号又可看出此时的小男孩在想些什么呢?通过想象练笔,这两个标点符号已在学生心中活跃起来了。

(二)抓重点词语补白,凸现内涵

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如教学《掌声》第三自然段英子讲完故事的情景时,就可以抓住“深深”、“鞠了一躬”重点词语来设置小练笔:谁来做做“深深鞠躬”的动作?英子为什么要向大家“深深地鞠躬”?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此时英子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假设你就是小英子,你会怎么想?请动笔写下来。通过小练笔,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丰富的情感。此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章的内涵也就凸现出来了。

四、在拓展延伸处练笔,提高习作效能

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和学生的内在潜力,引领学生从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切入点,延伸课外,纵横想象,进行拓展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效能。

(一)续写情节,以情促写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结尾都给人留下了悬念,引人遐想。教学中,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让学生通过续写,把故事情节再掀波澜,达到以情促写的目的。如《风筝》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写道:“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学时,可以抓住结尾进行小练笔:孩子们向那房子跑去找到“幸福鸟”了吗?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当跑到水磨坊时,看到什么?小伙伴们又会怎么做?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带着这根“情”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

(二)延伸生活,提升习作

教材中的课文不仅向孩子们展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写作的“下锅之米”。教学时,教师若能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练笔,这样,就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广阔的天地,提高了习作的效能。如学习了《玩出了名堂》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拓展练笔:其实玩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收获,我们从玩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那么,在你的生活中,都玩了些什么?哪些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有什么收获?请你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学生通过模仿课文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练笔,拓宽了习作素材,提高了习作效能。

语文是灵动的诗篇,是真情的呼唤。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孩子在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寻觅一个精妙的切入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练笔,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深化,还能习得语言技巧,提高习作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项箭君.浅谈小学中段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设计[J].快乐作文,2011(02).

[2]陈华彪.重视小练笔,提升习作素养[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0(09).

[3]徐晓红,陈碧英.依托文本做好随文练笔[J].文学教育,2007(12).

[4]留素华.随文练笔—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语言技能小练笔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浅谈大学校园雕塑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台湾青春电影的审美品质与人文内涵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