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荣
【摘 要】新课改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将时政评论纳入课堂当中,明确时政评论的准备条件,清楚时政评论的原则,坚持时政评论的实施,验证时政评论的功效,有助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评论进行深层探讨。
【关键词】时政评论;高中政治课;原则;实施;功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和近几年高考的试题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日益加强,社会热点和教材考点的结合也日益密切。时事评论将成为政治高考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的新趋势。为此,如何将社会热点有效地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中政治老师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一、时政评论的准备
组织学生多方位搜集时政信息,归纳整理时政热点,全面了解热点要闻,准确领会精神内核,是进行时政评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其主要途径是摘录时政要闻中的字、词、句、段。
(一)字
剪切时政新闻中出现的重要数字、名字及新名称、新概念等。如2013年GDP增长目标中的“7.5%”、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以及“顶层设计”、“海贸会”等。
(二)词
复制中央和地方重大会议决议的主题词、重要规定的核心词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实录中的关键词等。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海洋强国”、“政治清明”;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的“中国梦”等。
(三)句
粘贴会议纪要、政府报告、报社评论中的重要观点和关键语句。如我党提出的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
(四)段
链接整理热点背景材料,了解时政热点的基本内容及时代背景。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真理报》发表讲话说:“一个把老百姓的居住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拿来拉动经济的政府,一定是一个没有良心的政府。真正执政为民的政权,一定要把这三种东西当作阳光和空气,给予人民。”
二、时政评论的原则
要撰写一篇好的时政评论,就必须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
(一)立意要新
时政评论要准确运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基本原理,从宏观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透视和链接,力求学生剖析有深度,有广度。做到思维要活跃,立意要新颖,评述有创意,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二)信息要广
在当今信息社会,各种新闻媒体日趋现代化,信息传递的途径多、速度快。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途径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化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反腐倡廉的基本态势和强硬措施,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新动向等。这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捕捉时政信息的政治敏锐性。
(三)材料要精
学生在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后,就应去粗取精,把握材料精华。如学生通过聚焦2013年全国“两会”内容,可以精选出奏响民主曲的“五根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二是“换届”;三是“廉政新风”;四是“改革”;五是“经济形势”。可在多元的信息材料中精选出时代性强、典型性强、思想性强以及与教材关联性强的时政热点。
(四)分析要准
时政评论应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对有代表性的热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力求评论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如“中国梦”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有:(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梦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国梦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时政评论的实施
(一)命题的确立
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生将大量的时政新闻归纳整理,寻找共性,通过自拟命题进行评析。二是教师根据典型热点新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命题进行评析。
(二)评论的撰写
要求学生在遵循基本评析原则的基础上,参阅《时事与教材》、《国内新闻热点》、《新闻1+1》等栏目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灵感的想象作用,将时政热点与教材观点有机结合,有论有据,论述充分,评析深刻。
(三)效果的检测
教师对立意新颖、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独具创新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批阅评析等,一是组织范文解读,让同学们分享;二是与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时学分挂钩,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三是推荐优秀作品到《中学生报》、《育才报》等刊物上发表。
四、时政评论的功效
教师经过组织学生常态化的时政观察和评析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累时政语言,鉴赏时政要闻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热点问题等综合能力。
(一)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基本原则和起码要求。学生进行时政评析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所学的观点去释疑解惑,分析热点现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有位同学在对发展西部经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评析中,紧紧围绕既要“票子”、又要“被子”,即坚持经济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有机统一的思想,这样评论道,开发西部资源,发展西部经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飞跃,他饱含激情地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西部开发,情系华夏,我以我力献西域。”既包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又流露出了该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的忠心报国之志;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深情爱国的思想火花。
(二)学生加工制作的能力增强
学生通过时政摘录,然后细化消化,进行加工整理展开分析,将热点材料高立意、深剖析,挖掘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获取与解读、解释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评论训练,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如地认知热点内容——全面了解时代背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立意新颖评论时政。
如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对“开放型经济”进行合作探究,认识到开放型经济是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既出口,也进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既吸引外资,也对外投资,对资本流动限制较少。最后,以《出小“智”,引大“资”》为题展开评述,展示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
大胆逆向思维,敢于创新,对同一热点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的理性思考,力求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这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码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学生在评论过程中,能抓住重点,联系热点,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联系所学的原理和观点,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也深刻体会到“创新是生活最大的乐趣”。如学生在学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精神后,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展开评析。与此同时,还有两位同学聚焦时政,原创了一道多角度选择题,该命题科学合理,角度富有创意,是学生创新思维在时政评论中的灵活运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