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新一号治疗偏头痛66例

2014-05-13 09:45商建青伍志勇黄小星黄瑞凝陈宝田
医药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川芎偏头痛病因

商建青,伍志勇,黄小星,黄瑞凝,陈宝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515)

头痛新一号治疗偏头痛66例

商建青,伍志勇,黄小星,黄瑞凝,陈宝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515)

目的研究头痛新一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偏头痛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偏头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头痛新一号,对照组辨证分型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偏头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0,24,10,2例,对照组分别为20,10,16,8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5.2%)。结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头部多风、多瘀、多湿、多虚,其中多瘀的表现最多,头痛新一号对偏头痛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头痛新一号;偏头痛;病因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综合征[1]。报道表明,偏头痛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病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2]。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 h,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或活动可加重,休息可缓解。少数患者典型发作前伴有视觉、感觉、运动等异常的先兆[3]。关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且临床多辨证论治[4]。陈宝田教授通过临床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早于16年前已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偏头痛主要是头部多风、多瘀、多湿、多虚四者杂合而致,且治疗上无需分型而治[5]。2011年7月~2012年10月,笔者再次探索偏头痛的多风、多瘀、多湿、多虚的病因病机特点,并自拟头痛新一号进行临床验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国际头痛学分会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中的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作为诊断标准[6]。中医分型按《中医内科学》分型[7]。排除标准:发热除外引起的头痛;经颅CT、磁共振(MRI)及相关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脑血管意外、颅内感染、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五官疾病、眼科疾病引起的头痛;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8]。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在我院中医科头痛治疗中心门诊偏头痛患者120例,平均年龄(36.91±9.71)岁,首发年龄<50岁;男36例,女84例。其中治疗组66例均为混合型头痛即不分型不辨证的患者,男20例,女46例;起病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7.08±9.73)岁;轻度头痛(不影响日常生活)22例,中度头痛(影响日常活动与学习)40例,重度头痛(头痛剧烈,不能活动)4例;其中有多风表现60例(90.91%),有多瘀表现65例(98.48%),有多湿表现46例(69.70%),有多虚表现26例(39.39%)。对照组54例,男16例,女38例,起病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6.70±9.77)岁;轻度头痛18例,中度头痛33例,重度头痛3例;主要分为九型,其中瘀血头痛14例(25.93%),风寒头痛7例(12.96%),风湿头痛、肾虚头痛、痰浊头痛各6例(均11.11%),肝阳头痛、气虚头痛各3例(均5.56%),血虚头痛5例(9.26%),风热头痛4例(7.41%)。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头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陈宝田教授经验方“头痛新一号”,为正天丸加减而成,具体方药如下:麻黄、附子(先煎)、细辛、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羌活、泽泻各10 g,独活、防风、黄芪各15 g,川芎、白芷、茯苓各20 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钩藤(后下)、鸡血藤各30 g。全部药材均来源于南方医院中药房协定处方。药已经混合成一包,每日一包,均以瓦锅为容器,用水量为刚好没过药面,煎出约200 mL药液,每剂煎两次,合并药液,早晚两次饭后分服,连服3个月。治疗期间患者均不服用其他同类中药及治疗头痛的西药,饮食清淡,忌辛辣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对照组:按《中医内科学》分型而治:风寒头痛予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予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予羌活胜湿汤;肝阳头痛予天麻钩藤饮;气虚头痛予顺气和中汤;血虚头痛予加味四物汤;肾虚头痛予大补元煎;痰浊头痛予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头痛予通窍活血汤。药物来源及煎药、服药方法均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程为3~6个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评定。观察两组服药3个月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2/3;有效:头痛有所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减少>1/3;无效:头痛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完成本研究整个疗程的患者数据将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

3 讨论

头痛新一号为正天丸原方基础上加茯苓、泽泻、龙骨、牡蛎,加重川芎用量改良而成,正天丸治疗偏头痛有其理论基础和确切疗效,是治疗偏头痛的安全可靠、有效药物之一[9-11]。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且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头部易受外风之邪侵袭而出现头痛,《圣济总录》曰:“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故头痛多出现于头之一侧。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头痛时作时止,遇触即发,病位或左或右,其病且常遇风触发或加重。风性主动,故头痛发作时可伴有眩晕,且疼痛性质多为搏动性。

头为人体之巅,易受砸打撞击,损伤脉道,离经之血不归于脉,阻塞不通而痛。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疏泄失调可产生瘀血;久病入络,也可产生瘀血。故临床多表现为头两侧和巅顶或外伤部位疼痛,固定不移,呈针刺样或伴胀痛和跳痛,经久不愈。

饮食不节,或劳逸过度,或七情所伤,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厥阴之气夹脾虚痰湿之气上逆,故多伴恶心呕吐、头晕、饮食不振,湿性缠绵,故偏头痛一般病程较久。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太阳行头之后,少阳行头之侧,太阳与少阳为气虚血少之二经,且头为诸阳之会,在一身之中属阳位,血为阴,难以达阳位头部,又加之肝血虚,故出现眩晕或头晕。胆为中正之官,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若肝血不足则胆气虚,出现怕光、怕声症状。

综上所述,结合本试验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是由多风、多瘀、多湿、多虚四者杂合而致。头痛新一号为该特殊病因病机而设。具体方解分析如下:头部多风,且太阳少阳两经均为气血虚少之经,故用羌活、独活、防风、白芷以疏风,风易夹寒邪,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之,黄芪以固表。头部多湿,以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细辛温化寒邪,合用祛风药取其“风能胜湿”,生龙骨、生牡蛎以镇潜其上冲之气。头部多瘀,故用活血药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当归以活血化瘀,为防活血伤血,合用四物汤以调养之。陈宝田教授重用川芎,常用35 g或更多,以川芎味薄气雄,性能疏通,能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引诸药上行头目,走而不守,直达病所。张元素称其“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疏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圣药也”。然川芎辛温,其性走窜,久用可耗气伤阴,故用白芍收敛之性以抑川芎之过散,用生龙骨、生牡蛎、钩藤镇潜以抑制川芎过于升窜。头部多虚,头为阳位,居高巅之上,加之久病多虚,用大堆活血药易伐气血,故用当归补血汤以峻补气血。

头痛新一号共凑祛风、散瘀、利湿、补虚之效,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偏头痛的辨证应抓主要病因病机,方证相应均为可效如桴鼓;而刻意强调原有的辨证分型,疗效反而一般,故偏头痛新的辨证思路在临床上可加以推广和应用。

[1]王维治,王化冰.初涉神经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5-291.

[2]李舜伟,丁新生,万琪,等.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3]李舜伟,丁新生,万琪,等.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4]许明,方泰惠,徐立.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病因与病机的认识[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63-164.

[5]谢炜,陈宝田.头风病的病因病机新观点[J].江苏中医, 1996,17(11):8.

[6]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cranial neuralgias and facial pain[J].Cephalalgia, 2004,24(1):24-26.

[7]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56-263.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9]胡佳.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C):66-67.

[10]谢炜,黎婉玲,史国军.正天丸治疗42例偏头痛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1): 70-72.

[11]谢炜,陈宝田.新正天丸治疗慢性头痛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8-9.

DOI 10.3870/yydb.2014.02.015

R289.56;R747.2

A

1004-0781(2014)02-0191-03

2013-06-25

2013-09-19

商建青(1987-),女,广东广州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脑病方向。电话:(0) 13824423980,E-mail:sssqing87@gmail.com。

陈宝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脑病方向。电话:(0)13318879613,E-mail:myway87@sina.cn。

猜你喜欢
川芎偏头痛病因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电视的病因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