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明 赵晨
(1、2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38)
建立数据标准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很多行业都开始着手建立本行业的数据标准,铁路物资目录就是这样一种数据标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部门间出现了大量具有跨越性和互通性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需求。脱离了业务关系的数据标准,将成为空中楼阁,其生命力无法长久。同时,基于数据标准的业务协同,也并非是简单的业务关联或业务协调,而是建立在一个公共基础之上的业务耦合,利用信息互通和共享来实现各类业务间的高效协作,深入挖掘企业资源,最大限度、最佳时机地发挥各类业务的潜在能量[1-3]。
对铁路物资目录的业务协同质量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客观剖析当前系统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明确各业务协作方的核心需求,为管理制度的完善理清脉络和思路,进一步提高物资目录作为数据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铁路物资目录的业务协同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物资目录业务协同过程示意图
①目录维护环节。路局向物资目录维护组提交编码申请,后者审批后发布新物资目录数据。路局根据申请物资的功能特点、所属范畴、标识样式等提交物资的分类、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等信息,维护组从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和兼容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修订、回退或审核通过等操作,完成铁路物资目录的更新。
②专家咨询环节。对于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杂症”,物资目录维护组将具体问题提交给有关专家,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予以答复。另外,专家还可以将当前铁路物资目录存在的风险或隐患及时通知维护组,协助维护组共同提升铁路物资目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③内部应用环节。路局以铁路物资目录作为基础字典,完成各项生产业务如计划、采购、验收、仓储、核算、统计分析等。目录编制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局对本局物资以及对相关业务进程的管理和控制。
④外部应用环节。采购信息服务平台属于对外应用的窗口,与铁路物资目录实现数据对接,供应商信息、准入信息以及价格信息等都将与目录挂钩。在此过程中,铁路物资目录是铁路与社会相关行业商洽、合作的重要基石,需要上升到行业标准的高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合上述四个环节可知,评价体系共涉及四方主体,以铁路物资目录为中心,其各自的角色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关系参见表1、表2。
表1 铁路物资目录中四方主体的角色定位
表2 铁路物资目录各主体之间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虽然铁路物资目录的业务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但是不同主体的角色和定位不同,主体之间的业务协同方式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各环节业务协同质量的评价方法上,至于整体的评价效果将作为后续的研究方向。
铁路物资目录维护的主要工作是将新出现的物资及时添加到目录里。该环节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辨识重复物资,避免一码多物或一物多码。从目前运用的技术手段看,杜绝重复编码并不困难,但是杜绝重复物资却绝非易事,这也是物资目录维护组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在此环节中,各路局向物资目录维护组提交新物资申请,具体字段包括物资分类、名称、型号规格、图号、执行标准、材质、计量单位和备注等。铁路物资目录是一种制度、秩序,不允许随意变更,而申请模块是目录建成的根基和源头,因此维护组必须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符合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维护组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申请物资进行核查:①物资归属类别是否合理;②模板选择是否恰当;③名称描述是否规范;④型号规格描述是否完整、规范;⑤计量单位是否正确;⑥图号、执行标准、材质、备注是否正确;⑦是否与现有物资重复。
物资申请的流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的,因此本环节的评价可以据此为依托,用客观的统计数据说话。根据业务进程中维护组工作人员的操作痕迹 (如对申请物资的某一属性进行修改后入库,或由于某一属性不合格而回退等)对各路局的申请业务指标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计算机将在后台根据原有申请和最终入库数据的比对计算各路局“直接通过”和“修改后通过”的数量,“不合格回退”需要由维护组的工作人员完成对回退原因的选择归类。显然,“直接通过”的比例越高越好;“不合格回退”的比例越高,表明当前的业务存在症结,亟待缓解。这种评价方式简捷、客观,便于物资目录维护组直观、全面地掌握数据申请模块的业务质量,迅速定位当前的问题所在,及时与路局沟通、解决。
表3 铁路物资目录维护环节的业务协同质量统计指标
专家团队是由物资目录维护组委任和管理的,为铁路物资目录的维护工作提供支持和补充,也是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智囊,其人员是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责任感的铁路物资专家。专家团队具有解惑、质疑和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上对物资目录维护组负责。
当物资目录维护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遭遇棘手的问题时,可以向专家团队寻求帮助,根据专家们的反馈意见作出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当专家察觉现有目录的漏洞和隐患时,也应该主动、及时与维护组沟通,防御风险发生。参照目前的管理办法,专家团队的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定期对专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考核和评定,根据结果重新部署专家团队的人员构成。本文研究的评价方法可以作为专家团队的评定依据。
这个环节的业务协同质量很难从定量的角度考察,因此本文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问题评价效果好。模糊综合评价法涉及三项基本要素:指标集合U、评价集合V和评价矩阵R。指标集合U={u1,u2,…,um}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所组成的集合,u1,u2,…,um是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为a1,a2,…,am,满足归一性条件。根据指标集合确定评价等级的隶属度v1,v2,…,vn,进而得到评价矩阵R。关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细节请参见文献[4,5]。
本环节的评价指标设置如表4所示。其中,“责任心”是指专家对于某些“顽疾”是否表现出锲而不舍的态度;“主动性”反映了专家的主人翁意识,应该鼓励和表彰为铁路物资目录积极出谋划策的专家们。
表4 铁路物资目录专家咨询环节的业务协同质量评价指标
权重ai是对个体因素在整体评价中影响程度大小的度量,也是模糊综合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完成权重系数的确定。AHP法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是一种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的工具。关于AHP法的细节请参见文献[6]。模糊综合评价的评语等级划分越细,效果越准确,但是过程也越繁琐,因此评语的等级要选择适当。考虑到三级和五级评语的表述过于粗糙,而九级评语又过于细密、繁琐,本文采用七级评语,即V={v1,v2,v3,v4,v5,v6,v7}={很差,差,较差,一般,较好,好,很好}。
在此环节中,各路局和物资目录维护组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前者由被评价者变为了评价者,而后者由评价者变成了被评价者。路局根据物资目录维护组发布的正式目录完成日常的计划、采购、验收、仓储、核算等业务,在此过程中路局类似于顾客,而维护组类似于制造商,二者之间的业务协同主要通过铁路物资目录的应用过程来体现。因此,对于本环节的评价,路局作为目录的直接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
对于用户而言,铁路物资目录数据的唯一性和规范性是第一要义。目录中仅对物资的基本属性进行了描述,虽然这些属性足以辨识出物资之间的差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目录出现模棱两可、交叉重复的现象,这属于大忌,必须严加管控。此外,还要注意物资分类的二义性或多重性,避免似是而非的定位。不能出现把物资放到某个分类下可行,放在另一个分类下亦可行的情况,抑或本应属于相同分类的物资却出现在不同的分类当中。
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铁路物资目录相关业务的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须在各个环节巩固、加强。物资目录维护组首先应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使各方对铁路物资目录的体系、要求、方向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根源上堵住潜在的漏洞,同时要保证这些制度切实可行,杜绝空洞和无法兑现;最后,必须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否则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此环节需要从日常业务、正式目录、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几个方面综合考察铁路物资目录管理、应用的宏观和微观情况,同时还要确保参评的指标之间能够形成有机的联系,所以不易量化。仍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如表5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日常业务”的指标主要基于维护组的工作效率、准度把握和责任意识几个层面展开;“正式目录”的指标体现了铁路物资目录作为数据标准需要具备的各项条件;“技术手段”主要从系统应用和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设置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的指标涵盖了业务协同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制度文件到微观的管控执行均有涉及。其中,数据清退机制是指定期对目录中的错误数据进行集中清理、停用;数据缓冲机制是指为了满足生产一线的时限要求而设置临时节点。
表5 铁路物资目录内部应用环节的业务协同质量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AHP法确定,评语集方面继续沿用七级评语,详情请参见前文。此环节的评价结果将为物资目录维护组提供未来的发展思路,指导其改善管理策略。
按照全面放开铁路物资市场的相关要求,未来各类物资(例如准入管理物资、其他的专用/通用物资)都必须依法实施公开招标采购。为保证采购的公正、透明,将搭建统一的采购信息服务平台,各单位的采购公告、结果以及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均在平台上发布、交互。铁路物资目录将与相关的资质认证、市场准入信息对接,成为铁路行业对外采购、商洽的基础性准则。
由于外部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在铁路物资业务的交涉中各方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对目录的需求定位也有所差异。铁路物资目录应该尽可能满足共性的、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生产情况,预留一些变通、缓冲的空间。
铁路物资目录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的方式,其责任义务主要由维护组承担,但是各路局作为目录的数据提供者,也负有维护和管理的职责,因此在外界对此环节进行评价时,真正的被评价对象是维护组和各路局。
沿用上一节的思路,继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6所示。与表5不同的是,本环节主要从正式目录、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着手,更注重于收集社会、市场对铁路物资目录的认识和思考,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考虑了与准入信息的契合,沟通交流技术以及组织管控的公开、透明等。指标权重的确定方式及评语集的选择均同前文一致。
表6 铁路物资目录外部应用环节的业务协同质量评价指标
本文将铁路物资目录的业务协同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明确了各自的评价主体及对象,并根据业务协同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如表7所示。基于本文的构想,下一步笔者将展开实际调研,设计问卷对各业务协同过程进行观测和评价,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表7 各环节的评价方法汇总
[1]刘涛,赵晨,王新,等.铁路物资目录及相关问题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11(6):38-41
[2]田亚明,徐刚.铁路物资目录管理维护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1):34-36
[3]赵晨.铁路物资目录管理中的数据标准与业务协同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2):71-74
[4]张铁男,李晶蕾.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6):133-135
[5]杨娟.基于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6]张忠辉,文振华.AHP在仓单质押指标体系权值确定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2):39-41
[7]施亚萍.铁路集装箱场站效率评价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1(2):36-41
[8]刘辉.客运专线预制梁场选址综合评价决策模型研究与应用[J].铁道经济研究,2012(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