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古诗词的教学

2014-05-10 09:35张罗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意境古诗词

张罗汉

摘 要: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得出,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人文教育

一、引导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诗词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诗词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诗词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它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它能使我们能够对丑恶的东西洞若观火,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刻。语文的生命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生和真实地宣泄情感。

二、掌握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例如我们在鉴赏《蜀相》时,在明确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三、把握意境,体味情感

要把握一首诗歌的精髓,就必须要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入手,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要把诗人在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通过联想的手段,在大脑中形成画面,再结合诗歌所给出的信息,综合分析。诗人的创作是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诗人必须要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

把握诗歌的意境,首先必须要抓住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赋含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找出意象是形成意境最关键的一步。例如纳兰性德《浣溪沙》,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纳兰性德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四、链接人文教育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人文内涵,有助于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人格框架。

诗词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在学生的客观认知、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义人文之邦,小农经济社会里游子思乡、征人远戍、思妇盼归构成永远的情感主线,人与人之间纯朴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灵丹妙药。古诗文中,多少离别的苦痛,经缠绵的相思,在久远的时空中酿成了情感的美酒。

我们常常用“珍爱生命!”“我很重要!”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词。而古代多情的诗人们,在物我关照中不自觉地审视自然、审视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事物中,融入情感中,以形象、哲理来解读这一主题,熔铸而成的诗句,如电石火光般,刹那间震彻灵魂深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宇宙的永恒,才浩叹生命的短暂,理解生命的有限,承认生命的脆弱,是肯定人生价值、向往人生美好的重要前提,所以没有理由不去珍爱生命,没有理由不去创造生命存在的最大价值,正因为“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才要充分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总之,古诗文中有着深广博大的文化内涵,如何挖掘、利用它来教育、熏陶学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课题。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第四中学)

?誗编辑 李艳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