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争辩达共识 实践内化促发展

2014-05-10 17:31高艳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促发展内化友谊

高艳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坚持通过“体验争辩达共识,实践内化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我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悟美丑,加快道德认识的内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课程目标。

一、生活体验引共鸣

品德与社会教学主张让学生中在生活中学习思品,在生活体验中引发共鸣达成共识。品社中的教材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剧情再现,从中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二、讨论争辩达共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通过讨论争辩活动,可以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學《朋友之间》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讲述和朋友的故事,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他们之间的浓厚友谊;学生自主交流介绍自己的朋友,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去争辩,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三、换位体验提认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角色转换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四、实践内化促发展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除了课上的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创设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社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朱明英.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水泉九年一贯制学校)

?誗编辑 李燕燕

猜你喜欢
促发展内化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友谊之路
开放促发展,合作谋共赢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抓点带面促发展 点面喜结丰硕果
坚持不懈抓创建 竞进提质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