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玉波
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造成孩子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受、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惯。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法,但是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因此,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捕鱼的方法就不愁吃不到鱼。与其教给幼儿过多知识性的东西,不如先培养好幼儿的习惯,就像让幼儿吃太多的补品,不如先让其吃饱米饭。在幼儿刚入园时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核心课程之一。
1.生动有趣的生活常规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的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茶杯和毛巾,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一张自己的生活照片,放到自己的茶杯、毛巾前,此时告诉幼儿你已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茶杯,幼儿积极参与,很快认识了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2.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如,有一次小班在午睡前的自由活动时,发现有幼儿把椅子当马骑,有幼儿坐在椅子上翘来翘去,像在玩跷跷板,为此,教师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教师扮演椅子与幼儿交谈,告诉幼儿椅子生气了,一位小朋友问:“为什么呀?”椅子说:“小朋友不爱护我,把我弄疼了,我不和你们做朋友。”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有的幼儿连忙说:“以后我们不拖椅子,不翘椅子了。”这时教师示范轻轻地放椅子,幼儿学着把椅子放回座位。
3.创设有意识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小班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物故事情境《小猪变干净了》,使幼儿像在看动画片中学习卫生知识;为了培养幼儿就餐习惯,教师给幼儿放《大公鸡和漏嘴巴》动画故事,看后师幼讨论:我们用餐时应注意哪些?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并学习了一首诗《锄禾》。教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生活、学习。
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需要从小抓起的一个起点。现在的家长,尤其是长辈们对孩子的爱只是奉献,不要求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幼儿形成懒惰、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各种表现,利用各科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随机对他们进行教育。
1.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
幼儿园的劳动素质教育就是让幼儿通过参加一些适合的劳动,使幼儿产生劳动意识,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我们先从环境入手,环境的设置对幼儿劳动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幼儿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让幼儿学习播种,参加浇水、拔草、施肥等活动,在室内布置劳动区域,有劳动工具和农作物:手工自制的锄头、铁橇、水壶、水稻、玉米、向日葵等,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初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逐步形成劳动素质。我们是农村幼儿园,就利用农村的优势,结合季节特点,把幼儿带到广阔的田野,让幼儿参观农民的劳动,感知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变化,知道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了尊敬劳动者、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包括独立地起身和睡眠,独自进餐,独立地整理卧室和用具等。独生子女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我服务能力很差,有的幼儿穿衣服不知从哪个袖口伸进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自我服务的方法,了解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并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各年级根据幼儿的情况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如,幼儿给家长穿衣服比赛,主要是训练幼儿扣纽扣;家长和幼儿穿袜子、鞋子、系鞋带比赛;幼儿和家长合作进行玩具制作比赛。为幼儿创设一个既有一定要求又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欢乐的活动中充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3.将礼貌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当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强,文明礼貌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因此,文明礼貌教育不仅局限于教学活动中,而且应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晨间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他们有时两个人为一个玩具而发生争执、打闹;解便洗手时,你推我挤互不相让;用餐前有人为一把匙子在争抢……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是这些孩子难教、不懂事吗?不是,这都是长辈们溺爱的结果,只教会孩子们一味地接受,却没有教孩子们如何谦让、付出、感恩。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学习懂礼貌。如,语言故事《飞回来的大雁》,让幼儿通过观察多媒体的画面听故事,“我”和“爷爷”关心爱护受伤的大雁,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儿歌《我的家》使幼儿感受到要学会礼貌待人,尊敬长辈;角色游戏《QQ餐厅》《乐乐小超市》中让幼儿身临其境,从中学习简单的社交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孩子,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文明礼貌习惯逐渐形成。
三、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1.创设良好条件,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学会倾听
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今天孩子听这个故事非常认真,明天听那首詩歌又不认真了。因此,我们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指导幼儿倾听。如,游戏“传话”,教师想好一句话,悄悄告诉第一个孩子,让他们一个一个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个时请说出听到了什么,这个游戏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仔细听清楚,并要记住这句话再传给下一个孩子,这样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学习诗歌《春天的朋友》,教师这样提问:“小朋友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春天也有朋友,而且有好多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听了诗歌你们就知道了。”孩子是好奇好问的,让他们带着悬念,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听,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倾听兴趣,激起他们想知道结果的愿望。
2.创建宽松的环境,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幼儿发展语言黄金阶段,教师应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幼儿搭建一个想说、敢说、会说的舞台。如,晨间谈话,教师先谈谈自己星期天到哪里去的?看到了什么?然后问孩子们,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到哪里去玩的?你看到了什么,怎么看到的等,昨天晚上妈妈给你讲故事了吗?是一个什么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听等。孩子们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星期天出去玩的一些情景,向你讲自己听来的或自己创编的故事……尽管有个别孩子讲得没有条理,但教师也要鼓励,为他们讲述喝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会越说越棒。
总之,行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教师应每天为他们播种一种行为,一份希望,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