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辉,兰自力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户外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孙 辉,兰自力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户外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户外教育具有自然性、探索性、挑战性等特点,蕴含自然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哲学思想,并将体验式教育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作用其中,且兼具亲生命性假说、团队发展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原理。充分认识户外教育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的积极指导作用。
户外运动;户外教育;教育哲学;学习原理;教育功能
户外教育之所以在西方国家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育形式,是因为其本身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有多种教育哲学理论作积淀,还有多种学习原理作用于其中,并且兼具多学科知识原理。研究户外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充分认识户外教育、推动我国户外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户外教育的特点入手,研究户外教育中所蕴含的多学科理论基础,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户外教育。明确户外教育的理论,能够让大家更加清楚如何开展好户外教育,推进我国户外运动课程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户外运动、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等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中英文词汇进行搜索,检索出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博、硕士论文,网站信息等国内外文献资料,通过对以上文献资料的学习、整理及创造性的思维加工,为本文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访谈法 为使本文的研究更加专业、规范,更具学术价值,对学校体育、户外运动方面的专家、户外教育(运动)的一线教师以及社会户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访谈。
1.3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考察主要分为2个方面:1)对社会户外教育基地及户外教育活动的考察,主要包括北京、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户外基地;2)对目前我国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校园户外运动开展较好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进行考察。
1)以自然环境为场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户外教育崇尚自然,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活动场地的自然性,人们在与各种自然环境的碰撞中融合,实现自我的提升;2)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户外教育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能够满足人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是吸引人们参与的主要因素;3)强调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户外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难度和挑战,在应对自然挑战时团队的力量永远要大于个人的力量,这就要求参与者必须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来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4)户外教育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户外教育不仅只是体育知识、技能,还涉及了多学科知识。由于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地理环境知识,还会涉及到天文、气候、动物、植物、地域文化等多学科知识。
3.1 教育哲学理论基础
3.1.1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归于自然、远离喧嚣的社会教育,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充分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本质。自然主义遵从自然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全新教育思想,他认为儿童学会的自然本领越多就越灵巧,要重视青少年感觉器官的训练,提出克服自然障碍的训练方案,如爬树、翻越石墙等,这些内容本身已是户外教育的内容。裴斯塔洛齐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只有教育能够使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得到发展,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教育,通过积极引导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以户外运动为载体开展的户外教育很好地契合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归于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环境对人进行教育的理念。因此,自然主义是户外教育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感染细菌所引起,因此在治疗方面以抗感染为主,既可选择口服或静脉输注等方式以全身给药,亦可采用外用滴耳法局部给药。本研究即采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并与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效果比较。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可抑制局部细菌繁殖,快速清除致病菌。
3.1.2 人本主义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形成的哲学观和教育观被称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角度下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1];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注重学生参与教育的决策过程,提倡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自由。这些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并对学校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罗杰斯认为作为教育者要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完善自我的人[2]。
户外教育的功能彰显出户外教育也是在培养“知情合一”的人,户外的特点决定了人在户外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能够满足人发现自我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突出人的个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将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融合在一起,户外教育所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境界。
3.1.3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理论应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上,而不是直觉或迷信,即通过实验研究后进行理论归纳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17世纪英国人洛克对经验主义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他否定了人与生俱来拥有知识的观点,认为不借用经验就无法获得知识。经验主义知识论认为知识是发现事物本质以适应环境的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靠经验,是客观不变的,因此教育要重视感官训练和直觉教学,注重经验知识的汲取。经验主义虽然有其局限性,但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户外教育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过程,经验主义为户外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理论基础。
3.1.4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认为认识客观事物最好的方法是找出问题的来源并解决问题,所以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并建立各种情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由杜威所创立,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并且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等观点,主张生活是生长的历程,人类在活动中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使经验不断地重组与改造,扩充了经验的内容,增强了应对环境的能力。他的这种学说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3]。因此,实用主义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在体验中进行试验、探索和求证。户外教育就特别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与活动设计,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户外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户外教育更能彰显教育价值。
3.2 户外教育中蕴含的学习原理 户外教育功能要想充分发挥必须合理运用学习原理,主要作用于户外教育的学习原理有体验式教育理论、学习迁移理论2种。
3.2.1 体验式教育理论 户外教育中运用最多、最受欢迎的方式是体验式学习。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活动课程论也为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二战时期,出生于德国的教育家Kurt Hahn创立了体验式培训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David A・Kolb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完整地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Kolb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建立了一个“体验式学习圈”的体验式学习模型, 该模型包括4个步骤:1)亲历和体验;2)观察与反思;3)归纳和总结;4)应用。即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然后进行思考,再归纳和总结形成理论,最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整个过程中,他强调分享与应用。该理论的提出给西方教育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体验式学习强调的“从做中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将学习者的潜能发挥出来。从Kolb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至今,体验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随着研究的主体不同而略有差异。
图1 体验式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体验式教育,不是单一的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在相同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下进行体验进而相互学习的过程。它是户外教育开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体验式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户外运动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原理。图1反映的是不同的个人和团体经过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最终促进人和团体更加全面、合理、和谐地发展。
3.2.2 学习迁移理论 户外教育活动真正的价值在于:活动参与者在户外教育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和经验能否在未来的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从学习心理角度来看,这涉及到学习迁移,即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巩固和继续,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具体而言,户外教育经常涉及的有特殊迁移、一般迁移和隐喻性迁移等[5]。
3.3 户外教育兼具的多学科知识原理 户外教育中蕴含了对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的多学科理论知识,户外教育符合并遵从了这些科学原理,使户外运动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
3.3.1 亲生命性假说(The Biophilia Hypothesis) 户外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和自然的亲密接触,这也是户外教育发挥功效的重要优势。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在1984年提出了亲生命性假说,认为:“人类与其它生命系统之间,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亲密情感联系;人类本能的喜爱绿色的植物、蓝色的水,喜欢享受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感”。这个学说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在自然中的教育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3.3.2 布鲁斯・塔克曼团队发展理论 户外教育中蕴含团队建设的重要原理,对团队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发展理论就是重要团队理论之一。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模型分为5个阶段: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休整期,认为这是团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阶段,对团队的历史发展给以解释。户外教育中团队形式是最主要的活动组织形式,掌握并合理运用团队发展模型理论对于发挥户外教育对团队发展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户外教育中团队并不一定按照线性模式发展,可能是循环性的或跳跃性的,但布鲁斯・塔克曼团队发展模式理论为户外教育中的团队教育提供指导,为户外教育组织和领导者提供理论参考。
3.3.3 压力理论 压力是指人类或动物面对情绪上或身体上有形或无形的威胁时,无法正常回应的感受状态。压力是生物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和适应性反应,压力源是使人产生压力的事物和环境;压力感的大小在于个人对压力源的关注程度、对相关事物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期望;压力反应是人在不同程度压力感下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情绪和认知状态。
户外教育中很多情况就是利用压力理论对人进行心理上的刺激、产生适度的压力,从而达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合理适度的压力能够使人警觉谨慎、认真思考,能够提高人的应变能力,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效率,使人发挥出理想状态,过度的压力会使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3.3.4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关于动机和表现之间关系的定律,由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约翰・迪灵汉・多德森于1908年发现。这条定律表明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强烈程度和表现好坏呈正比。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动机越强,工作积极性就越高,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的强度越低,效率就越低,效率应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间是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图2)。表现为:动机处在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参与者缺乏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低;动机强度过高超过峰值时,工作效率随强度的增加不断下降,因为动机过强使个体处于过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干扰正常活动。研究还发现:在面对难度适中的任务时,中等强度的动机效率最高;在应对复杂、困难的任务时,偏低强度的动机,工作效率最佳。
图2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这一定律对于户外教育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户外教育实际项目操作中要合理把握动机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户外运动的教育功能。
3.3.5 舒适区理论 舒适区(Comfort Zone)又称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觉不舒服,因为舒适区是由习惯构成的。
舒适区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反映人们固有的观念、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当人在生活中建立了舒适区之后,就会倾向于呆在舒适区内,不愿走出舒适区,这样会不同程度地限制人的潜能发挥。走出舒适区,必须在新环境中找到新的行动方式,同时应对新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挑战,转换新观念,形成新思维,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走出舒适区也要注意度的掌控,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技能分为3个圆形区域(图3):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人们熟悉的各种知识、技能;中间一层是“学习区”;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只有在学习区里面学习,才可能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有所进步。
图3 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的关系
户外教育利用各种自然环境,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受教育者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合理的范围内尝试和体会舒适区外的行动与学习,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潜能,对个人未来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户外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厚,在国外的户外教育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户外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开展广泛且效果良好。我国各教育部门和单位中应充分认识户外教育的理论基础,利用其有效地指导户外教育实践,指导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户外教育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开展,充分发挥出户外教育的功能。
[1]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1):43-48.
[2]刘宣文.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述评[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4(2):81-83.
[3]蒋礼,张平海.教育学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
[4]Christian M. Itin. Reasserting the philosoph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s a vehicle for change in the 21 st century[J].Th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1999,22(2):91-98.
[5]丁锦宏.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林致诚.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3):122-126.
[7]郑俊武,邓星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8(1):36-37.
[8]严奕峰.国外户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1):43-46.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Basis of Outdoor Education
SUN Hui,LAN Zi-li
(School of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oretical basis of outdoor education. Research shows: outdoor education i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exploration and challenge, contains education philosophy like naturalism and humanism, applies experiment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and also includes biophilia hypothesis, tea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heory. Fully understand of outdoor education plays positive guidance role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utdoor sports; outdoor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rincipl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function
G807.0
A
1004-7662(2014 )11-0050-04
2014-09-17
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346)。
孙辉,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户外运动与户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