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显得特别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尽力去探索、去认识。从学生心理、思维发展特点来看,浓厚的兴趣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勤于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使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收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我让学生读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孔乙己究竟死了吗?学生在讨究的过程中分成了两大阵营。交流后我又追问:他没死,去哪了呢?死了,临死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从而获取知识,课后还续写了结尾。
二、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教师备课时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教师要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使用赏识、肯定的语言或表示夸奖、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可强迫学生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有一学生提出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一学生脱口而出“橘子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我想应该是最好的。
三、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如要求学生预习时要做到“三读”:初读划出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读欣赏品味,找疑难问题。自读预习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如朗读教学,教师可先读或放录音朗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例如学生在读课文前老师可作如下建议: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解释词义、字义。3. 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把重点句段划出来,难理解地方作标记。4. 在阅读课文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在旁作简单批注。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老师适时、适当指导,在教师成功处理好“扶”与“放”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培养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学生来说,必须在阅读中去历练,只有读,才能真正读出韵味,读出问题;只有读,才能把文章与读者个体相融合,把文之神韵与读者心神联系在一起,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指导好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起争鸣、辩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议论纷纷,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情趣融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应敢于打破“讲清讲透”的框框,提倡学生自我探求,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四能:“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总之,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与探索,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