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识

2014-05-04 13:03裴蕾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裴蕾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个性化多有涉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81-01

为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人参与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 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学习,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了一些粗浅认识,现略作整理,请大家指正。

一、个性化阅读应立足文本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新课改后的教参内容少,没多大利用价值。也有少数人甚至离了教参就不能上课。个性化阅读要求我们从教参的框架中走向文本自身。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是指对所阅读的文本及文本所涉及的人生、社会、自然学等现象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能形成富有创意思想认识的阅读。

二、个性化阅读突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西方接受主义理论认为,解读是一个过程,是多向多元没有固定答案的。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化、升华、再创造。“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年龄、学识、阅历、立场等的不同,而造成解读的不同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当允许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我认为,作为老师,掌握了“雪化了变成春天”的标准,但也不能否定学生“雪化了变成水”的答案;主流红学家抱守自己的固有认识也就罢了,却不必竭尽气力地反对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自传说”、索隐法。我们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是应珍视把握自己的直观感受,二是尊重容纳学生阅读体验。不能按照个人或教参对学生的理解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在透视学生思考方式、经验背景后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允许和提倡学生“一题多思”,要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多元化地阅读,不以追求标准化答案为目的,而以提出有创见的新论为高标。

三、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

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实际上,中学生是富有独立阅读的天性的,国内外很多名人在青少年时期都经历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后来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积淀。阿基米德9岁时开始阅读有关欧几里德定律的书籍;富兰克林青年时期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大量的阅读;前几天,也就是8月6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王志专访余秋雨,有这么一段问答,王:“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呢”?余:“少年时候。我曾经得过上海中学生作文大赛第一名,上学时每周就盼着那节作文课,因为作文课上,语文老师总要把上一节作文课我写的作文拿来当范文读。”王:“你的写作才能是怎么来的?”余:“……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下乡时,他带去了两大箱书,让我很早地接触了在那个时代别的孩子很难看到的东西,如《史记》、《红楼》、《水浒》、《家》、《春》等。

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阅读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将学生从电视和电脑上拽回书本前。一些老师和学校采用设置班级读书角,建立学生阅读档案,在节假日、每周、每学期,适时、适量地布置各类阅读作业,结合热播电视节目进行相关书目的阅读要求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经验。这样,才能积极调动起学生阅读热情,使每一个孩子都热爱读书、参与到读书中来。

四、“读、谈、品、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手法

山东省教育学院张在仪教授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曾提出“读、谈、品、感”教学环节,突出了个性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式方法的借鉴。

①读,即是让学生自由的读,轻松的读,安静的沉入文本,充分接触读物,进行原生态的阅读,因为只有这样回归本真的原汁原味的阅读,才能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成为可能。②谈,即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和谐氛围,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初读结束后,学生往往有倾吐的需要,这时师生们不妨开放坦诚的谈一谈,分享彼此的感受,解决心中的疑难,催生新的观点,激活沉默的见解,这时的阅读便开始迸射出个性的火花。③品:即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精彩之处分析领会。鲁迅先生说:“作品的一些紧要、极精彩处往往不易看出,能看出,就是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淡时见奇妙,引领学生触摸、解析作品的华彩章节。④感:即鼓励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感悟是由感而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读文章时感受便不尽相同,从而悟出的东西也不同,要让学生读生个性,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文章与生活相联系,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

从理论层面上看,读、谈、品、感四个环节和形式也是符合人们阅读的一般规律的,这即是阅读过程的调控规律,一是经历感知——看到文学、读出字音、语韵;二是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三是反应——领会文意;四是综合——与生活实际联系、应用。

五、个性化阅读是美丽的

新课标特别提倡并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实际上,也只有个性的阅读才是活的阅读、美的阅读,因为只有它才是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人性、张扬个性,还原文学本质的。

个性化阅读是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它张扬个性,提倡创新,把学生当作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人的尊严、自我价值、自我意义得到张扬,文学的本质、精神得以回归。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之所在。我们应让个性化阅读的旗帜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我们的课堂,在精心营造的优雅氛围里,在极富语言张力的讲述下,引领学生去捕捉优美的意境,领会深邃道理。让学生置身于令人陶醉的文学氛围里,使心灵沐浴明媚的文学之光,激发起每个人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