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
【摘 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传播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并探索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特点;对策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新的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p9) 。因此,要改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主观和客观世界,必须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和探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对策。
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特点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化传播,展开了不少宣传和普及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有必要透彻的了解其传播的特点。在此,我将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和传播环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马克思主义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化传播特点。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引发者,他们对整个传播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体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员干部、理論工作者、以及达赖这样的意见领袖等。近些年来,这些传播者们也做出了不少显著的贡献。但是,这些群体中仍存在着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度并不高,也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协力同心,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传播。
(二)传播受众
传播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是传播的对象和目的。传播受众对信息持什么样的态度将对传播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受众自身的特征和素质也对信息传播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的了解受众。
在我国,西南地区差不多集中居住着30多种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民众比较容易接受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很难接受来自汉族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在这些民族地区有着广泛而又深入的影响。语言、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这些民族地区的民众很难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这些地区仍比较落后,他们中大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很低,他们关心只是自己民族的耕地生产问题,很少关心时政问题,更不用提马克思主义。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因此,要想他们能够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恐怕比较困难。
(三)传播环境
传播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的了解传播环境的特征。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社会环境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很难触及西南民族地区的每个角落。
众所周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的地区的地形都较为复杂险峻,地貌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气候条件也比较恶劣,灾害性的天气频频出现。另外,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然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媒介产业也不够发达,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其次,西南民族地区民众受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影响较大,从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再次,有些地方的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传播,拜金主义的思想和宗教信仰的盛行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探析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必须要落到实处,讲究实际成效。政府可以印刷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册,发到这里的家家户户。也可以专门组织一些专家宣讲团,定期或不定期的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要做好这些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一代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此外,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测评机制。通过这些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实现普及。
(二)选择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相适应的手段方法
毛泽东曾经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 任何国家的思想界, 都要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 产生自己的理论家, 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2](p109)。因此,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践马克思主义时,也要针对新的实际情况,分析少数民族的特点来弘扬马克思主义。
首先,由于这些民族地区的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因此,在宣传教育的时候,要尽量把马克思主义的变得理论通俗易懂。正如马克思就提出哲学研究不仅“应该面向广大群众的理解力”,而且“应该成为对它自己是通俗易懂的”[3](p214)。其次,在进行理论宣传的时候必须结合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文化特点和日常生活实践。诚如江泽民指出“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4](p879)。最后,也要充分利用宗教的作用,找出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相通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易于被他们所接受。
(三)制定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关政策方针
建立适合不同民族自身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的特点。如果有有人不遵守相关的规定或者是阻碍有关部门的执行工作,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资金的投入,前面提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多种渠道和媒介,这就需要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大量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资金。培养组建一大批宣传人员,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让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础。只靠单纯的宣传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切切实实的解决好西南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问题。只有当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们才能更愿意接受和相信马克思主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应该把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推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利于实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民族地区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促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真正的掌握、信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