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3A001);(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2072);(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344);(4)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创新项目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突出为“写意”的特点,这与当时人们的宇宙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中国古代宇宙观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的审美取向,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精神,发掘中国艺术价值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宇宙观与绘画表现影响的分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宇宙观;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表现宇宙意识是哲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深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及艺术审美的取向。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时候会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油画,在绘画中画家并不重视对画面的逼真描写,而是突出画面写意的表现。这种绘画表现与很多因素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但是,无论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究其根本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的思考、对天地的感悟、对自然的认识才是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美学、绘画的一个本根本所在。
1中国古代宇宙观
人类生于宇宙之中,对于天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思考就成为一个最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远古社会开始,原始人類就开始对于宇宙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但那时的人们只能依靠神话来解释自然。生活中,他们观察到一洼水中清静和浑浊总是上下分开,自然中天空清澈、大地沉实,以小喻大,他们想象天地也是这样产生的,众所周知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宇宙的产生。
神话是原始人关于宇宙天地的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理性的哲人们并不认可这样的解释,他们开始理智的思考世界本原的问题。古代的哲人们不再从荒诞而肤浅的神创世界的神话中去思考,而是着力于从物质本身的变化规律去构建自己的理论。不仅探索天地的起源与模式,更要发掘宇宙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人关系”。这样,天人关系就成了宇宙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道家的宇宙观。在道家的宇宙论中老子以“道”作为宇宙本原。用他的话概括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老子以道、天、地、人为“域中四大”,宣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的宇宙观,在他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要依照“道”这个“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十四章》)的宇宙本原自然而然的顺应发展。生活在天地中的人们如何与这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本原相观照呢?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宇宙观点,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强调了“天道”与“人道”的同一性,这就把对自然的认识回归到了人的趋势。从道家的宇宙关系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意识,这也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关系。以后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在论及天人关系的时候都讨论到“天人合一”这个命题,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对于天与人关系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还是基本一致的。
2宇宙观下绘画写意表现
在以“道”为世界本原意识的宇宙观下,人们可以通过“无视而听,抢神以静”(《庄子·有宥》)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在中国美学看来,离开了主体,也就无所谓道,无所谓美,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审美主体的极大关注。艺术家们也追求以“天人合一”境界把主体和客体、心与物融合而一。在这样一种美学观下,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画家们不关心几何的比例、物理的空间、色彩的逼真,他们把自己融化到自然宇宙中去,体会自然的浑涵汪茫和悠悠无限,在绘画中不追求写实而突出写意,重视对画面“意境”的描写。
线条和墨色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但是如果要表现客观事物,线条和墨色却不太符合逼真描写的要求。我们通过对西方传统绘画的观察可以认识到,事物真实的物象是通过体积和色彩来显现的,要客观的表现事物的真实相貌就需要从逼真造型和使用色彩入手。而笔墨所描写的客观形态是对客观真实形态的抽象表现,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和能动表现。因为,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模仿”,而是将感情投入到物象上的主观表现,向主体意愿和自己的审美情趣方向努力。正如欧阳修所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2]这里明显地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重视写意的突出特点。用线条和墨色来构建画面主要强调的是画家的用笔。钩、勒、皴、点等笔法和烘、染、破、积等墨法都是画家用笔法描绘一个写意创作的方法。
可以说,在以“写意”为目的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物象的存在只是主体表现自身情感的一种符号,画家将自身情感寄托在客观事物中,将主体与客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物寄情,烘托情感,使中国传统绘画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表现,更多的传达画家的主观精神,这样的绘画特点是与中国古代宇宙论中天人的关系分不开的。参考文献:
[1] 刘坤生.老子解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
[2] 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88.作者简介:张博(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哲学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艺术理论研究。